导航菜单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9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宋飞雄

  (2024年1月9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砥砺前行,拼出贯彻二十大精神良好开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知重负重、知压加压,大干苦干、巧干实干,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转段,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过去一年,我们坚持“走在前、做示范”,将省主要领导对丹阳的期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预计GDP完成1500亿元左右(预计数,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80亿元台阶,综合实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等指标稳居全国百强县前20位,众多工作镇江第一、全省前列。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出实招、求实效”,组织实施“项目攻坚突破年”,全流程再造产业项目综合评估、“四端六联”审批①服务机制,重点产业项目成熟度、开工率近年最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达8.5%、18%。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全力推进巡视整改,务实化解历史难题,政府债务、违法用地、企业战略重组等取得阶段性成效。重大区域交通、生态新城建设、园区优化调整等一批事关丹阳全局发展的大事要事,在市委决策部署下逐一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国企监管等领域实现补短强弱,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工程建设管理等机制完成系统创新,政府系统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坚持将发展重点聚焦到实体经济,产业强市的奋进态势愈发强劲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汇编,建立重点规上企业服务专班,拨付涉企扶持资金4.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缓税退税超8.4亿元,金融机构面向实体经济贷款1578亿元,96个重点产业项目累计授信131.7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7万家,净增“四上”单位②360家,修复失信企业77家,8家企业入选“江苏民企200强”,我市入选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培育名单。强势推动“4+3+1”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七大主导产业规上应税销售1515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丹北镇工业经济贡献度全市最高。开展房地产、文旅、商贸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对外贸易示范引领作用凸显,“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广交会参展企业、品牌展位数创“历史之最”,实现进出口总额24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总量镇江第一。

  项目建设提质扩量。紧盯项目落地签约,优化招引扶持政策,编制产业招商招商地图,发挥“1+8+N”招商体系和五大招商驻点作用,举办“深圳、上海经贸洽谈会”“复旦经院校友会走进丹阳”等招商推介活动,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9个、总投资367亿元,分别增长15%、75.2%,40个新招引项目完成产业评估并签订对赌条款。紧盯项目建设服务,切实发挥“红色代办员”“战地服务队”作用,16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新入库列统投资118亿元,增长34.9%。紧盯项目载体功能,整合提升“两区四园”,开发区综合考核保持全省前列。紧盯土地要素保障,完成“5亩以上、年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闲置低效用地摸排建库,盘活低效用地5263亩,界牌镇率先探索“村+组+民营企业”低效闲置用地改造提升新路径,得到上级部门肯定。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成功获评国家创新型县市,发布“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13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5家,入库优质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1146家、占镇江50%以上,高新区入选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单位”。制定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省技术转移服务联盟丹阳基地揭牌启动,北京人才工作站、上海飞地孵化器实质运营,明月“近视防控镜片”入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列入国家首批商标品牌指导站。持续唱响“丹心惠才、凤鸣朝阳”人才工作品牌,新增国家、省“双创”人才和团队11个、镇江“金山英才”12人,天工首席科学家入选首批省级顶尖人才计划,鱼跃医疗人才攻关项目入选首批省级人才攻关联合体。

  转型发展成效明显。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工业增加值,用足用好鼓励存量企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技改投资增长64.7%,增速全省前列。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完成“转改项目”404个,规上工业企业“转改普及率”77%,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4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4家、星级“上云”企业38家。积极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新认定省级标杆引领典型2家、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4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5家,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速达58.6%,眼镜产业服务业集聚区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

  二、坚持将发展底色体现为宜居环境,城乡建设的生机活力处处涌动

  城市更新稳步实施。深化城乡空间融合发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完成13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重点片区建设,开发区西部生态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眼镜城片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初显成效。持续完善交通路网,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43公里,丹金溧漕河312国道桥建成通车。科学组织、分段实施丹金路等5条县道大中修,最大限度减少出行影响。优化新一轮全域公交线网,开通旅游公交线路、假日公交专线。打造精美城市,完成绿化改造2.85万平方米,新增“乐享园林”“口袋公园”3处。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理顺开发区城管执法体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117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3个、公共停车泊位430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