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2023年1月4日在大连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陈 绍 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殷切嘱托大连要勇当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极大激发了全市上下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两先区”战略定位和当好“跳高队”政治使命,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较好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和十项重点任务。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减税降费因素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领先东北,在全省经济首位度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日益夯实,干成了一些突破性标志性的大事要事,“三年过万亿”实现良好开局。

  (一)坚决稳住经济大盘,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稳经济政策精准发力。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制定出台“47+32+20”稳经济政策体系。推出25项“免申即享”政策,确保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全年落实“退减缓”等税费政策266.1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8.1万户。引导金融活水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累计投放普惠型小微贷款693.9亿元,贷款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9个百分点。“三篇大文章”扎实推进。加快“老字号”转型蝶变,大船集团易地改造升级项目正式签约并启动搬迁到太平湾,大机车整体搬迁到旅顺开发区并全面投产运行,瓦轴集团风电主轴轴承项目开工建设,新建一批数字化生产线和车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新成果。加快“原字号”全链条延伸,大石化搬迁改造项目协议正式签署,将在西中岛新建1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园,预计新增产值1500亿元;恒力年产260万吨聚酯、160万吨高性能树脂及BDO等系列延链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新增产值1100亿元。加快“新字号”梯次化培育,SK海力士项目主体工程完工,项目达产后将新增产能48万片、总产能达到148万片,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壮大;自贸片区和太平湾两个氢能产业园开工建设,年产1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化生产线建成,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累计146家、占全省80%以上。加强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14451个,重点场所5G网络覆盖率97%,我市进入“千兆城市”行列。大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成运行,中国“北硅谷”半导体产业生态加速构建,大连数谷等200余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5%左右。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谋划储备推进亿元以上项目3240个,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510个、增长51%,创近年新高。太平湾合作创新区、英歌石科学城、恒力聚酯产业园等一批事关东北振兴的功能性和引领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大连新机场作为全国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经多年不懈推动正式获国家批复;大连现代农业产业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当年开工、当年运营,填补了我市一级农批市场空白;引洋入连工程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初审,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大连未来30年用水安全问题;红沿河核电二期6号机组实现商运。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项目投资占比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71亿元、增长167%,中央预算内投资增长8%。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实施“绿电点亮大连”工程,有力拉动夜间经济复苏,冰山慧谷获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重点商圈商业街区建设,国家级高品位步行街天津街改造完成、重焕生机。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大力促进汽车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开展拓市场促消费活动200余场。新增长极加速壮大。“三区”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不断增强,金普新区“一地一极三区”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产业不断壮大;高新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布局新兴产业,27家企业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长兴岛位列2022最具发展潜力化工园区第2位,恒力重工成功竞拍盘活STX存量资产。“三湾”未来增长极作用加速形成,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港产城同步建设,金州湾临空经济区和大连湾国际化标志性活力湾区规划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力推进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全面开工,辽宁滨海实验室和辽宁黄海实验室挂牌启动。全市新认定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53个。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实施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新增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453家、增长51.5%。组建产学研联盟51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6.6%,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1%,成为东北首个突破3%的城市。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大连科技成果(双碳)转化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洁净能源和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成为省级典型示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实施重点科技研发计划68项、“揭榜挂帅”项目43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75件,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00亿元、增长19%,在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0%,我市获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创新人才持续集聚。出台“兴连英才计划”及15个配套实施细则,人才政策更有含金量、更富时代感、更具直达性。给予新引进人才创新团队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全年支持高层次人才项目200余个,引进高层次人才近60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1万人。1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占全省总数的7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0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