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以上,R&D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任务,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稳定经济增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快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落细落实“千人助万企”包保帮扶机制,创新开展“服务企业月”等活动,持续加大绿电指标、直购电等政策争取力度,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吉化争取更多炼化指标,助力建龙钢铁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全力满足吉林化纤用地、用电需求,持续提升百亿级企业生产规模和效益。推动百强企业提质扩能,助力10户“双停”企业恢复生产、30个项目投产达效、3户企业上市融资。打造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新增“四上”企业100户、“个转企”800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800亿元、产融合作平台融资200亿元、市应急周转资金10亿元以上。打好减税降费、稳岗扩就业等政策组合拳,延续稳就业保基本民生的税费优惠举措,接续转换好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确保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抓协调服务保障开工。发挥领导包保、项目专班作用,推动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金隅绿色建材、吉恩年产6万吨硫酸镍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4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3个、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50%以上。抓招商合作扩大开放。持续推进“五个合作”,与浙江温州对口合作取得新成效。落实产业链招商机制,充分挖掘招商资源,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推动原料药生产、半导体新材料、通用机场等重大招商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外贸进出口和直接利用外资均增长10%。抓谋划包装储备动能。瞄准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以立市性标志性项目为重点,系统谋划推进一批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项目,积极上争资金、政策、试点,形成梯次推进、接续跟进的建设局面。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发展新旅游。打造全链条旅游产品10个,建设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个、全省乡村旅游精品点5个,支持松花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全面启动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整体开发、万科松花湖扩建项目,年度投资分别达到27亿元和20亿元。推动北大湖地中海度假村扩建,实现接待能力翻番。常态化举办北大湖峰会等高端会展活动。积极引进景区门户小镇、冰雪大世界、主题乐园、四季不夜城等文旅新业态,打造“一键下单”新旅游平台。培育新电商。启动东北亚名特优产品新电商供应链基地建设,培育吉字号“触网”产品,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和直播平台。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本地电商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启动快递物流产业园建设,推动“快递进村”全覆盖。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扩大新消费。着力盘活大商新玛特、建业大厦、曹洛比酒店等闲置商业资源,加快落位城市书香、东方明珠、吉林环球港等商贸综合体。高标准改造提升东市、河南街等特色街区,打造时尚消费和“夜经济”新地标。继续发放商贸、文旅、体育消费券,组织开展节庆促销活动200场次以上,全面激发消费潜力和活力。
(二)调优产业结构,坚定不移促进转型升级
常态化落实16条产业链“链长制”,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化工“强龙工程”。举全市之力推动12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争取中石油增加化工产品本地留用份额,扶持吉化北方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吉化与化工园区融合发展。严把化工项目安全准入关,推动有机胺、有机硅等项目开工,深度开发高档日化用品、高端汽车涂料、绿色农药、高性能材料制品等下游产品,促进化工产业加速迈入千亿级行列。推进冶金产业转型。开工建龙120万吨冷轧、中泽钼深加工二期等重点项目,推动150万吨焦化项目竣工投产、80万吨冷轧项目满负荷生产,加快建设永吉和舒兰钼产业园、龙潭小五金产业园等园区,促进冶金产品加速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动汽车产业振兴。加快盘活一汽吉林和通田汽车资质,积极引进整车及发动机等零部件项目,实现整车量产。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着力布局汽车电池、汽车电子和车用化工品等项目,促进汽车产业加速向“新四化”方向迈进。发展高端建材产业。积极引进高端石材加工、新型环保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蛟河、舒兰、永吉石材基地,打造金隅新型建材产业园,促进矿产资源初加工加速向高端产成品方向转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吉林热电厂等容量替代、松花江热电厂燃气机组等降耗增效项目,建立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做强碳纤维产业。全力打造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碳纤维产业集群,加快实施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系列项目,大力支持T800以上级别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加速碳纤维抽油杆、风力叶片、压力容器、车用材料、运动装备等下游产品开发,推动碳纤维产业产值再翻一番,达到60亿元。做深医药健康产业。依托吉化等大企业化工原料优势,盘活低效医药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化学合成药、中成药、高端保健品等产品,推动康乃尔医药、迈灵药业等6个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做精电力电子产业。支持华微车载功率半导体、车规级芯片在一汽集团应用,打造半导体产业园,建设以CMOS感光芯片、汽车电子为重心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生产基地。做大新能源产业。围绕风电、光伏、地热、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和氢能制备存储等领域开展规划布局,加快绿电产业园、能源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实施吉化转型升级绿电配套等一批源网荷储和自带负荷项目,构建全省领先的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做实航空产业。抓好二台子机场复航,推动多式联运、航空级碳纤维复材制品等项目落地,加快建设北方航空维修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做优数字经济。积极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加快北方农业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持续完善建龙钢铁、东电开元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功能,新增5G基站830个,上“云”企业发展到2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