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聚力提升高新区、经开区、化工园区、中新食品区、冰雪试验区等5大开发区发展能级,优先给予债券资金、能耗指标、电力供应等要素保障。支持经开区、化工园区等开发区扩区,解决项目等地问题。积极申建自贸区吉林市片区、综合保税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5大开发区落位项目6平方公里,完成投资240亿元以上。推动市县两级管理权限“应放尽放”,让企业办事不出开发区。推行城区及永吉县所属开发区“一区多园”新模式,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打造永吉装备制造、舒兰现代农业、磐石冶金和医药健康、蛟河长白山特产品加工、桦甸新型能源等县域特色产业,形成更多“拳头产品”和“隐形冠军”。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永吉县城与吉林市区同城化进程,着力补齐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人口向县城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支持各县市壮大经济总量、积蓄发展后劲,在全省县域排名中争先晋位。
(六)持续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创新体制机制
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快改革步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进市属国有平台公司重组整合、市场化转型,不断增强造血能力。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依法加强财政税收收入征管,实行零基预算,大力压减非刚性支出。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围绕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开展高风险地方法人机构处置攻坚,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改革,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激发乡村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营商环境“跃升年”行动,确保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保持全省标兵位次,部分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先进行列。积极营造“亲”“清”环境,心怀坦荡地与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深入落实领导遍访企业家、常态化企业家沟通、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节四项制度,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工作”等活动。制定为企业办实事清单,进一步破除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隐形门槛和壁垒。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基层“点菜式”放权。在139个乡镇(街道)开设政务服务受理窗口,实现1064项事项“全城通办”,1148项事项网上可办。推广“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房屋建筑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时限压减至10个工作日以内。启动工业项目“报装即通水通气”改革,做到“零上门、零审批、零成本”。进一步优化企业注册登记流程,努力实现即来即办、即办即结,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以上。建立规范化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持续打击吃拿卡要、违规占用企业财物、接受利益输送等行为。持续推进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用信息化手段有效遏制“乱检查”“随意检查”现象。提升办理破产工作质效,破解执行合同难题。大力推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排名前移,争创全国信用示范市。
强化人才支撑。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千方百计引进、留住、用好各类优秀人才。实施重点产业高端人才引进行动,围绕高精尖领军人才、复合型研发技术团队和产业发展紧缺人才需求,引进各类人才1300名以上。实施万名学子“助企兴业”行动,启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现1万名高校毕业生来吉留吉就业创业。实施“吉人回吉”行动和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培树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先进典型,让人才成为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
(七)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打造生态强市
统筹推进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秸秆全域禁烧和全量化综合利用,加快实施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化工排放、城市扬尘等污染治理,城市街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以上。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推动卡岔河、挡石河等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启动江北10万吨、七家子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化工园区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新建改建雨污分流管网30公里。突出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推进哈达湾、石井沟等老工业区土壤治理修复取得实效。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落实“河长制”。积极争取省级万里绿水长廊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河湖水生态修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标准。深入落实“林长制”。实施“十年绿美吉林”“绿化江城、全民行动”,绿化造林12万亩,新增城镇绿地46万平方米,绿化村屯640个、公路380公里、河流210公里,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治理明城采石场等关闭矿山70座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20.5%以上。深入落实“田长制”。持续推进永吉县黑土地保护整县试点等项目建设。实现秸秆直接还田75万吨、过腹还田170万吨以上,推广“水库清淤-淤泥回填耕地”模式,坚决守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务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无废城市”。深入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开展危险废物可追溯试点,谋划建设市静脉产业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市建筑垃圾处理厂建成运营。着力打造“海绵城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充分发挥其吸纳、蓄渗、缓释作用。结合三大片区开发、雨污分流等建设工程,积极打造海绵城市样板区域。着力打造“清洁取暖城市”。探索发展被动式建筑,积极推行电、天然气、生物质、地热等新型清洁能源取暖方式。加快建设亿斯特能源异地搬迁等热电联产项目,启动建龙工业余热利用工程,实施26座燃煤锅炉生物质改造,新增清洁取暖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申报建设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