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运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三线一单”成果的公布运用是保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重要举措之一。紧盯各级环保督察、专项督察、派驻督察对“三线一单”的要求,对照检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分区管控措施,有无不按要求执行的情况,并开展执纪问责。同时,严格按照“三线一单”要求,抓好源头管控工作,主动落实管理举措,防止问题失控,给生产生活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全县共划分有11个保护和管控单元。其中,7个优先保护单元,3个重点管控单元和1个一般管控单元。在工作中,按照落地项目的性质和污染物排放污染轻重评估适合在那个管控区内落地,在优先保护区内落地的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和管控要求,并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在重点保护区内落地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和管控要求,并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一般保护区内落地项目必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7.2.4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1)加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推进规划编制及勘界定标有序开展,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坚持规划引领,落实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提高湿地生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推进依法治林,有效保护森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严格火源管控,推进“防火码”进山入林。落实公益林补偿财政奖补政策。持续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勘界,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修复,按省、市部署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启动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总规编制,确保自然保护地边界清晰、范围准确,及时成立自然保护地保护机构,配齐人员技术力量。
(2)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落实《安徽省林长制条例》和《东至县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县级林长统筹推进“五绿”和“五大森林”行动的牵头抓总作用,创新林长履责方式,落实县级林长直接联系基层具体举措。持续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强化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大力培育优良树种和乡土树种,重点推进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
加大自然保护地的日常巡查巡护力度,确保森林资源生态安全。持续推进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智慧林业”的建设,及时更新完善林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web端“1+6”(即林长综合信息平台以及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服务、生态护林员、森林应急减灾和公众信息服务)数据资料,全面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监测和管理绩效评估。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以底线思维抓保护,持续开展森林督查、打击毁林等各类专项行动。创新古树名木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完善珍贵野生植物智能管理系统。突出“两防”工作,筑牢生态屏障,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建设,做好虫情监测。
(3)提升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水平
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努力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分区管控和分级管理体制。完成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勘界立标工作,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围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落实管理责任,切实解决各自然保护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高标准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第八章 发展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
8.1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和倒逼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城市化、产业化与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实现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制造强县、质量强县、科技强县、数字东至建设,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全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现代化工新材料、钙镁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袜业箱包、现代服务业、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等9大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县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协作紧密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运输结构不断完善,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到2030年,逐步形成完善的生态、低碳产业链网结构;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生态文明产业体系。
8.2规划措施
8.2.1优化生态产业布局,明确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方向
根据“三线一单”中开发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东至经济开发区应以硝酸系列产品为产业发展龙头,同时发展农药、医药、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品,大渡口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电子、机械制造和现代物流业。基于东至县产业结构特点及省市相关规划要求,将全县产业空间进行如下划分,具体分为现代农业发展区、工业集聚发展区、生态经济发展区和湿地保育片区。
1、现代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沿江平原发展区和丘陵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其中沿江平原发展区主要以东流镇、胜利镇、大渡口镇为主,丘陵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主要以龙泉镇、青山乡、昭潭镇、泥溪镇、官港镇、尧渡镇、洋湖镇、张溪镇,该区是以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特色种植和健康养殖基地,主要依托立体种养、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措施,发展低碳循环农业。
2、工业集聚发展区主要以香隅镇、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为主,以东至经济开发区和大渡口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是全县经济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也是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是发展循环经济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更是全县节能减排增效的重点区。
3、生态经济发展区主要以木塔乡、花园乡、葛公镇、洋湖镇、张溪镇为主,主要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为主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是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区域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基地,也是全县风电、水电发展基地和林业碳汇开发基地。
4、湿地保育片区,主要以张溪镇和大渡口镇东北段沿江部分地区,以升金湖国家湿地保护区和大渡口沿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片区为主,该区主要以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候鸟保护为主进行生态修复,也是优质生态产品提供基地,以良好的湿地生态吸碳释氧,发展休闲养生体育旅游等低碳产业。
8.2.2发展生态工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1)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抢抓育动能促转型及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机遇,补齐产业链短板。围绕产业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聚焦推进袜业箱包服装、装备制造、钙产业等传统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推进科技创新、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结合和融入,推动传统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更具竞争力、更高附加值、更强影响力。聚焦非金属矿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化工、建材、服装袜业箱包、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竞争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争取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步伐,积极推进“皖企登云”,开展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行动和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