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升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水平
加强自然保护地整合监管,实行统一规划设置、分区管控、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划定管控边界范围,规范勘界立标,落实确权登记,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按省、市部署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启动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总规编制,确保自然保护地边界清晰、范围准确,及时成立自然保护地保护机构,配齐人员技术力量。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县级林长责任制。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湿地可持续利用机制。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重点排查自然保护区内采矿(石)、采砂、采伐、挤占河(湖)岸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落实管理责任,切实解决各自然保护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高标准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开展常态化监控,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问题。
(2)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建立湿地分级管理制度,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确保重要湿地面积不减,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稳定性,开展湿地资源发证,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投入,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划定落实湿地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开发管控制度,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强化面积小破碎化的湿地保护,持续推动对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黄泥湖公园的建设与保护,设置界桩、标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提高湿地保护率。编制《东至县湿地保护总体规划》,规范保护利用行为,禁止擅自征用占用,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出台东至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3)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高标准实施舜城新区绿化,高标准建设小七里湖公园、尧渡河滨河景观绿带、尧渡公园,形成城市绿量增加、绿化标准提高、树种花卉丰富的美丽园林城市。全面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重点打造长江岸线生态廊道、尧渡河、黄湓河、龙泉河等长江一级支流生态河道建设,以“净化、绿化、美化、优化”为目标,全方位推进河流、水库、渠道两岸生态修复。加快实施牛矶公园、东流外滩公园、大渡口滨江公园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态廊道,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主路”为框架,对舜城新区、城区主要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城镇绿地小游园补植树木、草坪、花灌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空闲隙地、坑塘沟渠、连村道路、住户庭院等区域,栽植能够体现乡村风情的本土树种,全力营造“村在树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美乡村。人人参与森林城市创建为重点,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区的“一带三区”生态生产生活总体布局,努力建设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构筑皖西南岸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4)加强矿山修复和治理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和绿化,消除受损山体的安全隐患,恢复山体自然形态,保护山体原有植被,重建山体植被群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落实《安徽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5年)》,借鉴推广省内“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建设经验,进一步探索绿色矿山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逐步形成大中型生产矿山全部绿色达标、小型生产矿山步入绿色发展正轨的良好格局。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开展长江(池州)生态廊道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东至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6.98万亩建设任务,其中:人工造林2.98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0.5万亩。
6.2.6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1)加强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
持续推动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有效防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选派人员驻点开展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对东至县香隅化工园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水污染防治情况、园区周边敏感目标保护措施以及园区环境管理落实情况等。根据制定的时间表和“作战图”,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和制度完善。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编制《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为契机,多途径、多方式征求国家级安全专家指导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现场指导工程建设,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运行,各整改项高标准落实,创建“C类”及以上安全风险等级化工园区。
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强化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评价,对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的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把关。加强涉化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建立完善重大环境风险源企业名录,完善隐患问题录入、督办、销号的全过程管理。督促企业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等文件,做好化学品环境管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等公约管制的化学物质实施禁用、限用、限排等措施。加快推动城市建成区、重点流域的化工企业搬迁至化工园区,建立健全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
严格涉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完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加快涉重金属企业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持续推动重金属污染减排,聚焦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深入推进重点河流、湖库、水源地、 农田等环境敏感区域周边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综合治理。严格环境准入, 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原则实施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
(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
东至县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6个,其中县级在用、备用水源地2个,乡镇级集中式水源地14个。已完成1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与印发。深入现场、细致摸排,徒步对饮用水源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水源地内已破损的保护区公告牌,要求乡镇政府和供水单位及时修缮。按季度对水源地开展巡查和监测工作,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零行动”。
(3)强化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
强化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推进辐射安全许可证规范化管理、推进放射源及射线装置执法检查、辐射安全培训全覆盖,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监管网络格局。持续开展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督促各涉源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时清除各类潜在的辐射环境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放射源辐射事故。
提升辐射监管和应急能力。加快东至县辐射监测机构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提升全县辐射监管能力。加强与公安、卫生等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工作协调,逐步开展联合执法,有效提高辐射环境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推动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大核与辐射安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大力宣传辐射方面的知识,引导公众对辐射有科学理性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