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农批市场信息化建设工程
加大对农业信息采集、发布体系建设的投入,建设和完善农业基本数据库群、信息综合采集体系,实现批发市场、供应者、需求者及有关部门的计算机联网,成立专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机构。推进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提高利用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五、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大力推广农资连锁经营、农技农资结合、协会服务、企业直销、龙头企业带动等农业投入品监管服务模式,坚决严厉打击违规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绿色导向。明确农产品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抽检行动,实现县、街镇及基地园区三级监管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监管智能化,发挥街镇农安办和基层农产品协管员的作用,建立覆盖全域的质量追溯平台。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和农村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制定农资经营门店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规范整治全区农资经营门店。到2025年创建成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加强农业生态监控建设
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根据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状况、土壤背景值等情况,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及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总体状况、潜在风险及变化趋势。做好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综合考虑覆膜作物、覆膜年限、回收方式等情况,开展地膜残留监测,摸清农田地膜残留量和回收情况。加大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力度,加强入侵物种调查和监测,开展预警与应急灭除,做好农业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和外来生物入侵监测。
(三)加强投入品监管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严禁高毒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农药防治病虫害,引导农户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通过强化市场准入、检测检验、查处曝光、督导检查等综合措施,狠抓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残留检测、质量可追溯等执法工作。
六、推进数字社会系统建设
(一)推进“互联网+教育医疗”建设
创新“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教育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教育信息资源整合,探索运用人群流动、气候变化、学区分布等大数据技术分析手段,预测疾病流行趋势和教育设施是否满足。
提升“互联网+教育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教育体系建设,科学布局,合理配置,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保障工程,提高基层装备保障能力。
(二)加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
加快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为落脚点,完善益农信息设建设,利用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及手机APP,为农民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公益信息服务、网络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产品体验服务。并逐步与其他单位或部门数据交换与共享,扩大对接社会化服务资源,实现电子商务、保险、金融等社会化企业网络服务系统资源共享。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益农信息社全覆盖。
七、推进数字政府和数字法制系统建设
全面推行百姓办事“浙里办”和政府办公“浙政钉”两大终端,全面服务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纪委监委、群团、社会组织、公共企事业单位等改革主体和庆元县百姓群众。
加快建设“花园云”数字应用场景,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打造全域覆盖、全域感知、全域防控的智慧防控体系。构建“云上公安”智慧警务模式,提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水平,深化“平安庆元”“法治庆元”建设,争创“全国最平安县”。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防范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年均下降9%左右。
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制定乡村治理APP,打造乡村治理云平台,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监管、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农村党建管理更加透明化、公正化。深化“群众档案”数字化工作,大力推行“智慧党建”,探索推动党员信息系统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融合共用,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第七章 机制创新
一、振兴目标
打造人才智汇、机制创新的活力乡村。
二、深化林权机制创新
1、推进林权信息化建设
首创推出“林权IC卡”,建立起完备的林权地籍、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库。
持续依托林权信息化技术支撑,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林地征收补偿等各项制度受益农户开放林权基础数据网上查询,保障农户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不断创新林权金融服务
在进一步完善“涉林”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和林权抵押贷款融资体系的基础上,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建立与之对应的信贷管理体系。一方面降低门槛,减少评估支出,优化信贷流程,提供符合不同林业生产周期的信贷产品。另外要强化贷款管理,与林业等部门紧密协作,对林权贷款进行及时跟踪检查,避免不良信贷。
3、积极探索林权变现新模式
依托“林权入股,亲情链接,统一经营,按股分红”模式,将农户的林地、土地统一流转,组建村集体家庭林场。积极发展国乡合作造林,采取国有林场出资金、出技术,农户以林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方式。
三、人才振兴机制创新
(一)实施乡村人才“三大工程”
1、实施“2211”本土人才工程
从2020年开始,每年选拔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力争到2025年各领域人才“量”有集聚、“质”有提升。具体为:五年培育20名左右“菇乡领军”,每年培育20名“菇乡新秀”,每年培育100名左右“菇乡骨干”、100名左右“菇乡名匠”。
2、实施“菇乡归雁”工程
加大庆元籍大学生回流工作力度,优化紧缺急需人才定向培养办法,每年确定一定名额用于庆元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引进。
实施乡贤助推乡村振兴“115”工程,即一套乡贤联谊组织、一个乡村振兴顾问团、五大工作举措。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人才回乡,助推乡村振兴“大赶超”。
开展“归雁之星”评选活动。健全完善“双招双引”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节会平台,举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对接洽谈会,开展“智力返乡”“乡贤回流”等活动,鼓励在外庆元籍优秀人才回归。对引进庆元籍人才领衔的优秀团队和项目,优先申报各类人才项目。经评估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一次性专项人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