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跨区域“两业”有机融合。瞄准制造业、服务业跨区域融合实际需求,以一体化机制补齐重点领域要素不足短板。围绕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为长三角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等专业化服务,探索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加强与海外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合作,建立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小商品出口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构建“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通行”的检测认证体系。因地制宜引育上海、杭州等地现代物流、贸易金融、创意设计、信息服务、认证认可、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势企业来义设立分支机构,借助数字化改革建立柔性合作机制,推动更多高端服务资源与义乌智造嵌入式合作。
四、坚持规则对接、政策协同,全方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共筑“万亿级”双循环大市场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大协作、大开放格局,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国际贸易、跨境电商三大国家级改革试点集成机遇,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效联动内贸外贸、进口出口转口、线上线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确立“买卖全球”的世界超市定位。
(一)建设内外贯通的双循环贸易枢纽
打造长三角向中西部内陆融合开放的前沿阵地。以标准、服务、管理输出拓展国内大市场,与大型专业市场联盟布局10万家以上分销网点,形成“各级市场参与、各方互利共生”的市场群联动新格局。打通义乌小商品西延商贸和物流网络,在义甬舟大通道西延一二线城市布局小商品节点市场和“义乌好货”连锁门店,整合西延地区供应商资源融入全国小商品供应链,与安徽、江西等地物流企业共建小商品专线运输网络,联动沿线制造业集群探索建立“义乌市场+异地产业带”“市场批发+区域中小市场就近配送”“市场展示交易+区域仓储物流”等新模式。拓展西向海铁联运物流网络和中欧班列(义新欧)集货网络,增强进出口贸易向内陆延伸能力。组织义乌市场经营户开拓内陆市场,帮扶中西部欠发达县市提供工业、农产品展销和信息服务。到2025年,为西延地区1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外贸服务,建设100个进口商品分销网点,投资设立物流园区3-5家、物流快线10条以上。
加大“义乌好货”在长三角的品牌输出。推进中国(义乌)国内国际双循环综合改革,建立覆盖全国的优质小商品供应链平台,推进新品牌新产品以及网红潮品向义乌集聚,打造50个以上销售额超亿元的新国货和网络零售品牌,创设全球小商品“首发”“首秀”“首店”,主动参与“浙货行天下”工程。高标准建设义乌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饰)、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示范城市,与绍兴中国轻纺城、余姚中国塑料城等龙头知名市场战略合作。搭建内外贸一体数字化应用场景,组织长三角地区企业出口转内销活动,助推出口产品在内外两个市场切换自如。打造国际产业转移商品中国展销平台,在进口市场开设海外代工产品展销中心,吸引东南亚、南亚地区代工产品回流。到2025年,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线上线下交易额达7000亿元,市场采购贸易额达3000亿元。
做强与长三角接轨的服务贸易新平台。打造全球订单采购服务中心,建设跨境贸易中心仓(集货仓),做强境外采购商服务中心,实施外商采购倍增计划。建设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探索开展保税拍卖服务,实施文化出口倍增行动。在义乌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贸易示范基地,推动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金融服务、分销服务等,积极发展保税展示交易、保税融资租赁等“保税+”服务贸易业态创新。推进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建成国际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地,重点发展创意设计、跨境选品、品牌孵化、检测检验、数据分析等服务贸易,有序推动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国际服务外包。到2025年,通过境外采购商服务中心辐射侨商、国境外商会、境外驻华机构带动外商采购超过200亿元,实现文化产品出口300亿元以上。
(二)合力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
多层次多角度承接上海进博会溢出效应。积极承接进博会子品牌和专业性展会,促进展品变商品、采购商变贸易商、参展商变投资商。统筹进博会、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等会展资源,通过深化合作办展、相互参展、联动招展,进一步提升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办展水平。探索将进博会期间的展品税收支持、通关监管、资金结算、投资便利、人员出入境等创新政策常态化复制推广。
打造千亿级新型进口市场。全面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与上海虹桥、江苏昆山、安徽合肥经开区等示范区协同联动。做强轻奢、药妆、宠物用品、母婴用品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市场,收购代理1000个以上境外品牌,培育100个以上海外OEM品牌,布局全国100个城市、1万家以上进口销售门店,建成30个海外“带你到中国展厅”,为全球中小企业搭建高效对接国内大市场的分销渠道。打造全牌照口岸大宗市场,做大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冷链仓储配送加工产业链,争取汽车整车、粮食、药品等牌照落地。积极拓展保税加工业务,发展“保税+转口”、“保税研发+智造”等新业态,争取免税牌照资质。到2025年,实现电商交易额超5000亿、链接门店3万家以上,力争实现进口贸易1000亿元。
构建长三角进口消费新商圈。重点打响“世界超市”消费品牌,立足“进口溯源保真体系”“放心消费正品市场”塑造线上线下两块牌子。打造义乌进口网红IP,做强集海外仓直播、网红潮品供应链、KOC孵化于一体的进口孵化园区直播基地,与抖音、快手、腾讯、淘宝直播等平台积极合作,完善跨境直播、一件代发等境外综合服务功能。为长三角客户量身订制专属购物游线和优惠活动,联动专业市场群建成100万方的全球消费品进口展贸中心,开设100个进口商品特色馆和文化展示国别馆,常态化联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和CPTPP成员国开展特色进口小商品推介会,培育全国最大的进口轻奢展销基地,打造日韩进口药妆中心、跨境宠物产业综合基地,争设市内、机场免税店和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提升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购物环境和服务配套。
(三)共筑长三角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义乌试验区。加速义乌全球创新中心(eWTP)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全球布局,全链路构建由1个“线下服务中心”和X家“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的Chinagoods数字贸易服务平台,筹办全球网货博览会,做大做强数字贸易领军企业,与虹桥国际贸易中心紧密联动。打造全球电商直播经济中心,培育500名网红主播、6000名市场经营户网红和10000名带货达人,增强与浙沪网红基地合作。开展小商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打造跨境电商全球网货中心,布局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及物流园区。到2025年,全区数字贸易规模达1500亿元,新设企业6万家以上。
全面融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率先建设智慧监管、高效管住的数字自贸区,借鉴上海等自贸区经验,聚焦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制造创新示范地和“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定位,在新型数字贸易方式、跨境支付结算、所得税征管、贸易认证统计等方面争取重大突破,形成国家推广复制的制度创新成果10项以上。依托自贸区联盟资源,在改革创新协同、融资上市服务、技术数据流动等方面搭建更多惠企新场景,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联动上海外高桥等保税区互设分拨仓、展销平台,与浙江自贸区其他区域推进保税商品区内便捷流动、探索小商品与大宗商品新型易货贸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