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义乌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打造“一带一路”游线重要节点。塑造世界级商旅胜地、外国客商畅游长三角首选地,串联“诗画浙江”大花园资源联手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构建金华-义乌都市旅游经济圈,携手横店影视城打造现代剧拍摄基地,塑造主题统一鲜明的文旅品牌,推动与上海、南京、苏州、宁波等重点城市客源市共宣、旅游线路共绘、节庆活动共推。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将桥头国家遗址公园、双林寺为核心的云黄山景区建设为国家4A级景区,加快佛堂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双江湖文旅项目等高等级景区建设,发展佛堂古镇、西门老街、江湾老街、廿三里老街等特色文化街区,与国内知名OTA平台合作推广特色游线,推出长三角游客交通、门票、住宿等优惠政策。围绕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建设商务旅游集聚区,联合国际商务和旅游组织开展线路策划、境外预订等合作,立足商务、会展、节赛、演出、购物与旅游联动融合特色打造义乌发展新蓝海。

  打响“会展旅游”特色牌。聚力打造重要的国家会展平台,拓展与国际组织、全球知名会展业机构的交流合作,争取举办RCEP经贸博览会、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分论坛、“一带一路”等国际展会和重大活动,积极引进高级别论坛会议永久落户。主动携手上海、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建立会议会展资源共享机制。实施文交会、旅博会、森博会等品牌展会国际化提升行动,培育消费时尚、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主导产业新会展品牌,支持赴境外办展参展。突出会展业与省内旅游线路、自贸试验区义乌片区、购物游线等资源融合,打造若干精品会展旅游项目。到2025年,举办经贸类展会70个以上,会展业直接营业收入超20亿元,拉动相关行业收入超150亿元。

  打好“农文旅体”发展组合拳。巩固万商云集优势融合东西方两种文化。立足义乌优秀传统、非遗特色,持续提升文化艺术节、江滨之夜、红糖节、商城文艺大观园、国际儿童诗歌大赛等品牌活动能级。建设一站一特色“丝路文化驿站”,推进国际民俗文化交流,增进外国居民文化认同,吸引国际客商来义参观、考察、旅游。打造长三角万国文化体验“打卡地”,办好世界商人之家,做优做特宾王商贸区异国风情街、欧洲风情街、多元文化街区,打造世界美食“联合国”。厚植“中国众创乡村”文化基因,壮大电商村、众创村,直播村、网红村等新业态,擦亮“百县千碗”“义乌三宝”“传统村落”土字招牌,引入驻村规划师改造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田园”“家庭农场”,包装一批“众创乡村+特色业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办好中外商人运动会、马拉松等文化体育赛事。

  (三)建设品质化国际化花园城市

  加速融入金义都市区。加快推进与金华市区聚合发展,持续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做强金义主轴和发展主核,加强与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区等长三角都市区(圈)战略协同。加快金义黄金主轴、义东浦磐发展带、义浦一体化等建设,提升要素跨区域配置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化都市区公共服务同城共享,推动医疗、教育等资源合作联动,加快民生信息服务平台对接,以“浦江-义乌-金义新区”高速免费通行圈为样板创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一体化融合机制。

  打造联通国际的未来城市。全面塑造国际化潮流商贸城市新形象,形成300万人口现代化都市基础框架,推进高铁新城、新CBD、中央活力区(CAZ)、义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以及国际文化中心义乌塔、大剧院、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合理布局进口生活市场群落、零售商业、特色酒店、酒吧、餐厅等服务业态,打造TOD商业综合体、特色文化创意商业街区。聚力打造长三角国际时尚消费新地标,持续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新兴消费。积极参与长三角中华老字号博览会系列活动,有序推进长三角普通商品线下无理由退货、异地异店退换货、消费维权数据共享等机制。

  建设长三角宜居宜业宜游之地。全域打造5A级景区城,依托山水格局、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公园绿地和生态景观廊道,提升电子商务城中央公园、城西公园、蒋姆塘公园等小型生态节点公园建设,注重城市创意设计、产城文融合,打造空间更有温度、建筑更能阅读、功能更加丰富的高品位城市场景。优化布局新型基础设施配套,推进1500个5G基站建设,建成“双千兆宽带城市”,推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互联感知网络全覆盖,完善物联网、区块链、车联网、飞联网、综合供能服务站、充电桩网络等布局。打造长三角“未来社区美好家园”,迭代提升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和未来邻里、现代产业等场景,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建设国际社区,建成30个以上示范性乡村新社区。

  九、坚持同心聚力、系统思维,精耕细作种好责任田,开启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征程

  (一)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整体智治、高效协同”要求,建立完善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健全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

  (二)凝聚“一股劲”合力。建立分管领导定期赴上海、杭州、金华等地交流机制,每年义乌市主要领导与上海市及辖区有关领导、部门开展互访和专题对接活动,加强与江苏在产业园方面的合作,积极引导安徽创新资源来义乌产业化。鼓励义乌有关部门、县(市、区)及经开区、工业园区等与长三角地区相应政府机构建立友好联络关系,深入推进形成若干专题合作成果。以产业链、贸易链、创新链为纽带,探索组建和积极参与长三角跨省城市合作联盟,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文化旅游、政务服务、重大活动等全方位多领域联动发展。

  (三)完善“一揽子”政策。加强对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地区先进经验和创新政策学习借鉴,聚焦产业、人才、科技、金融、开放等重点领域,结合实际形成具有义乌特色的突破性制度成果、引领性系统变革,加快构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政策制度创新体系。放大群众创新创造优势,尊重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建立常态化问计于民机制,发现问题征求意见,最大程度发挥义乌 “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经验。健全大成集智机制,搭建国内外行业协会、专业机构、智库高校和企业家等组成的多层次智库平台,强化战略谋划,积极“借力”“引智”加强统计监测、行业研究和培训指导。

  (四)开展“一系列”评估。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督查考核评估体系,通过检查、督查、评价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规划实施的考核制度,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把相应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各相关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强化综合评价考核。加强宣传工作联动,积极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良好氛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