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义乌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3.创新能力有差距,产业转型有待加快。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有待加快,当前义乌虽不断加大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力度,但小商品制造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代工环节,2020年义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1.2亿元,约为萧山的一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培育亟待提速,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创新投入短板明显,科技服务业营收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居全省下游,创新发展仍需硬核支撑。

  4.资源要素受制约,改革创新有待升级。义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面临土地、能源、人才等要素制约。新增土地资源少,存量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可利用工业用地趋于饱和,导致部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困难。能源双控压力巨大,随着义乌光电、汽车等大型产业化项目落地投产,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水资源面临短缺。区域人才竞争加剧,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给义乌高端人才引进带来挑战,较高的用工成本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维系。

  (三)面临机遇

  “十四五”时期,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剧烈碰撞,国际贸易规则加速重建,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各国竞争优势重新排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广泛深远。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义乌主动应对新形势、用好改革开放金钥匙,充分把握现实需求和战略机遇。

  1.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为义乌带来融合开放新机遇。义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到义乌考察并对“义乌经验”予以充分肯定,评价义乌的发展是 “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 ,称义乌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要求义乌“更加积极主动对接上海”。现阶段,义乌既是 “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三大国家战略叠加覆盖区,又是自贸试验区、国贸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三区”联动的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由区域协同开放、要素资源共享和制度创新集成带来的改革新机遇,将为义乌更深层次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更宽领域探索改革发展路径、更高水平实现对外开放,聚力打造活力创新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强力保障。

  2.新发展格局构建为义乌提供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当前,我国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步叠加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召开的重大历史机遇,义乌在联通两个市场、统筹两种资源方面的规模和经验优势将更加突显。义乌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让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无障碍无门槛参与国际贸易,相关经验在全国31个城市复制推广,小额小批量商品更顺畅更便捷走向全球。2020年义乌全年出口额超过全国18个省份,其中市场采购贸易额占比约74%,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义乌作为全国第一批商贸物流型节点城市,已经具备贸易国际化、畅通化、信息化的基础条件。

  3.“四大建设”统筹推进为义乌创造战略联动新机遇。全面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是我省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主战场。随着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进拓展,一条对外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对内联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陆海双向开放大通道基本形成,义乌作为“世界货地”、数字贸易和服务网络的枢纽地位进一步明确提升。金义都市区功能的进一步明确,为义乌建设以小商品大众贸易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都锚定方向,提升了城市首位度和竞争力。打造“浙中大花园”的目标,为义乌描绘了人文荟萃、宜居宜游、和谐美好的生态家园画卷。

  4.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为义乌拓展转型升级新机遇。随着全省数字化改革的纵深推进,这一引领发展格局、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深入变革的关键之举,将为义乌全面制度重塑、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壮大数字经济、实现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跨部门协同提供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数字技术爆发式增长的大潮中,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数字贸易一跃成为新的增长点,已有超过一半的全球服务贸易和12%以上的跨境货物贸易实现数字化,畅通全球的商务平台和庞大的数据规模已成为义乌崛起数字经济时代的独特新优势,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二、“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义乌的指示精神,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关键,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深化“义乌发展经验”,以跑在现代化先行最前列和以数字化改革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为总牵引,聚焦“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总目标,按照“更加积极主动对接上海”总要求,立足“强化贸易枢纽核心定位、塑造科工贸运联动核心优势、激发数字变革核心动能、提升高端要素集聚核心能力”四大主攻方向,坚持战略眼光和国际思维显著提升、软实力和硬核成果同步增强、全市域和全方位系统推进,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勇当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模范生。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义乌在产业协同创新、开放市场共筑、交通设施互联、营商环境共育、公共服务共享、花园城市共建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基本确立“四块金字招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红利加速转化为义乌发展新动能。

  ——长三角构筑新发展格局的示范标杆。“万亿级”国内国际双循环贸易枢纽基本形成,三大世界级新智造产业基地初步构建,作为长三角向中西部内陆融合开放窗口作用凸显,成为全球商品出入境重要门户、海外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第一通道。到2025年,全市GDP达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60%,内外贸总额达1万亿元,货物进出口贸易达5000亿元。

  ——长三角改革集成创新的开路先锋。自贸试验区、国贸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标志性改革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硬核成果,以数字化引领内贸外贸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持续迭代升级,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基本建成,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义乌方案。到2025年,全市电商交易额超500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8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超1000亿元。

  ——长三角联通国际国内的枢纽通道。畅联长三角、辐射全国、通达国际的亿吨级世界货地基本形成,建成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世界级内陆枢纽港和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四港”联动实现重大突破,“义新欧”“义甬舟”多路齐头并进,交通枢纽经济创新发展,成为人民满意、开放共享、绿色集约、智慧创新的交通物流枢纽样板。到2025年,全市货运量达1.2亿吨以上,“义新欧”班列突破3000列,联动全国5000家以上物流企业、100个以上物流枢纽和节点城市,建成200个海外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