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数字贸易监管新模式。协同实施通关便利化监管改革,推动市场采购跨关区监管互认,打造数字监管试验区,推进国际集装箱“一件事”等应用场景试点,建设数字海外仓。协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长三角综试区共建统计、标准、监管、业态创新等数字贸易新规则,探索设立国际电子贸易商事仲裁和调解机构,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经贸法律服务联动机制。强化与虹桥国际贸易中心联动,积极引进高端数字贸易服务平台、项目和企业。
(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
协同构建长三角“走出去”海外布局。建设迪拜义乌小商品城,打造“浙江制造”中东集散地、中国出口商品在迪拜的中转站。推进捷克站欧洲总部建设,打造“加工制造(物流园)+贸易中转+综合服务”的开放综合体。加快卢旺达枢纽建设,打造义乌小商品在东中非地区的批发分拨集散中心。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布局海外仓、境外站、海外分市场等境外展贸平台,布局200个海外仓、30组以上跨境合作“两国(境)双园”,推动长三角境外平台资源共享、信息联动、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建设海外加工基地、签订海外投资合作协议,以跨国并购、离岸业务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产业链整合,支持建设境外投资中心平台服务长三角企业海外投资及并购。
开展多层次商贸交流合作。争创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在印尼、泰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设立派出机构,争取举办RCEP、中非等高级别论坛并永久落户,鼓励RCEP成员国、港澳地区小商品制造优秀企业入驻新型进口市场,打造RCEP小商品订单中心和中转集拼中心。加强与欧洲、非洲等“一带一路”重点国家贸易合作,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地区)间自由贸易区的“零关税”等优惠政策,大力拓展自贸区新兴市场。深化国际友城合作,依托义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发展合作倡议,大力发展国际文化演出、艺术教育、文化项目、体育赛事等交流合作。
五、坚持前瞻布局、梯次联动,加速综合交通跨界融合,构建服务长三角的双向开放大通道
依托“浙江之心”的区位优势,围绕沪浙闽、义甬舟、温义合三大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形成联通上海和杭州双通道1小时、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的“123通勤圈”,建成长三角中欧班列集散枢纽,打造通达全球的亿吨级世界货地。
(一)密织一体化综合交通网
构建“两纵一横”大动脉。打通沪浙闽运输走廊,加快义龙高速义乌段、义诸高速义乌段、S217、S218、S219建设和G235、G351、G527改建,谋划沪绍(义)金铁路,积极研究沪杭磁悬浮延伸义乌可行性,打造连接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浙中城市群及海西经济区的重要通道。畅通义甬舟运输走廊,打造义乌站门户型高铁枢纽,积极争取铁路西站列为全国集装箱专办站,推进金甬铁路、金义东城际轻轨、甬金高速改扩建等工程,打造西向连接环鄱阳湖城市群、东向对接宁波舟山港的重要通道。贯通温义合运输走廊,加快杭温高铁、合肥至温州高速等互联互通,构建衔接皖江城市带和中原城市群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北大通道。
疏通城乡交通毛细血管。加强机场与铁路车站枢纽、干线公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衔接,深化城际轨道与公交无缝衔接,推动电子客票、无感支付、ETC应用场景等智慧服务全覆盖。构建便捷的城际城乡运输骨干网络,打造跨行政区域的“三环”快速路,实现镇镇通高速以及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达省级特色小镇、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区、4A级以上景区。推动义乌城乡公交一体化、与周边县市城际公交一体化,依托大数据因地制宜创新城乡公交运营模式。完善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实现主城区至镇街15分钟、周边县市30分钟互达。
(二)打造长三角“四港”联动示范城市
建设“四港”联动的国际门户口岸。形成“三高二普二城际”铁路网布局,基本建成“高快一体”道路网主骨架。建设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与宁波舟山港深化港务、关务、船务一体化,与上海港等通关协作实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打造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成为区域性海铁联运中转枢纽,做大集装箱堆场和提还箱功能。打造航空货运中心和浙中航空客运枢纽,推动义乌机场适应性改造和金华义乌国际机场项目前期,与虹桥、浦东、萧山等长三角机场合作简化通关流程、实施监管互认、开展“空空转关”业务,加快布局“异地货站”,对接国际枢纽机场探索建设航空货运直通仓。到2025年,航线总量提升至30条以上,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以上。
打造枢纽经济高水平发展模板。构建集聚进口消费品、大宗生产资料新型贸易平台的国际陆港开放枢纽,以义乌国际陆港为依托,建设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和义西市场群,重点培育国际商贸、现代物流等产业。构建集聚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和保税加工业的国际空港开放枢纽,以义乌空港和高铁枢纽为核心,布局建设综合保税区、空港物流园区等,打造国际电商小镇,集聚10家以上物流总部企业。构建集聚特色临海临港型产业的苏溪海铁联运开放枢纽,以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建设为依托,规划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和临港加工制造园区,吸引各类航运类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入驻,加强与义乌信息光电“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联动。
高质量打造“联运大脑”。重点建设义乌物流枢纽智慧服务平台、中欧班列综合服务平台、第六港区展示平台,打造义乌港数字驾驶舱和线上“一站式”港口功能大厅,加强空铁、海铁、海河、公铁水联程联运和空空中转等多式联运组织衔接,推进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和票务服务一体化、行李托运便利化,组建实体化“四港”运营商联盟,实现信息全联通、数据可视化、服务便利化、资源配置一体化。
(三)构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建成长三角中欧班列集散枢纽。推进“义新欧”增点拓线,开发泛亚铁路运输通道,拓展俄罗斯、亚欧等国邮路,强化落地配、海外集货、冷链、金融等服务,扩大返程进口。打造“义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金名片,拓展“班列+口岸”“班列+园区”“班列+贸易”“班列+金融”等新模式,发展“义甬舟+中欧班列”多式联运转口贸易,争取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打造义新欧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中欧班列+海铁”等数字化多跨应用场景落地。到2025年,中欧(义新欧)班列义乌平台年开行保障能力达到3000列。
打造长三角一体化、覆盖全国的物流网。打造长三角贸易物流中心,招引快递物流领军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落户义乌,加快推进京东义乌电商产业园、宝湾(义乌)国际电商物流浙江总部等项目,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推进商品集散中心、综合物流园区和公共配送中心规划布局,积极参与共建长三角城市群共同配送体系,开展国家物流枢纽共建。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信息服务平台,联动全国100个以上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和5000家以上物流企业信息资源,推动与“环球义达”、Chinagoods等平台设施联通、标准连接、信息联网,建设“义发货”国内物流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