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义乌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附件

  义乌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赋予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大新使命,发出了新发展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战令、吹响了新号角。

  当前,义乌市正处于奋力跑在现代化先行最前列和以数字化改革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的关键期、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战略决胜期,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义乌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机遇,也是义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现实选择,对义乌干实“八八战略”新篇章、抢当“重要窗口”示范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精神,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浙江省“十四五”时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计划》落地,促进义乌市更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着力点实现全局性工作的“大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一、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义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义乌片区等建设,高水平建设“义新欧”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动一体化合作取得新成效。

  1.立体交通初步构建,大通道建设取得进展。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重点建设金甬铁路、杭温高铁一期、义乌站枢纽项目、金义城际轨道等项目,开通义乌至杭州高铁通勤班列。畅联长三角公路网,形成以G60沪昆高速(杭金衢高速)、G1512甬金高速、义乌疏港高速公路、疏港快速路构建的高速环线,截至2020年全市公路网密度达141.1公里/百平方公里。与长三角机场群加速联动,建立杭州萧山机场“异地货站”,全年航空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3072.27吨。深化与上海机场合作,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1条,2020年义乌机场起降航班1.37万架次、输送旅客136.6万人次。融入长三角港航协同发展,2020年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共发运集装箱重箱超3.5万标箱。

  2.多元市场持续融合,发展质量显著攀升。拥有全球最大的线下市场,汇集国内26个大类210万种商品,以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种源头进口商品。截至2020年底,义乌市场主体总量高达69.1万户(其中外资8091户)、增长21.6%,约占全省的1/12,全市小商品市场交易额达4875.8亿元,内外贸网商密度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快递量超70亿件、排名全国第2(占全国8.5%)。电子商务异军突起,2020年电商主体达28万户,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124.87亿元,网络零售额居全省县(市、区)第一,电商专业村数量增至169个、占全省9%。呈现“小商品,大产业”的集群优势,坐拥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针织袜业、流行饰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形成2.67万家工业企业与市场深度融合的“前店后厂”模式。2020年义乌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省17强县(市、区)第一。

  3.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科教动能加快培育。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聚力打造双江湖科教园区大平台,签约引进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复旦大学“一院三基地”、国科大“一带一路”研究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等5所院校。积极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入围G60产业联盟企业10家,义乌经开区和信息光电高新区入选G60产业园区联盟,高新区成为金华首家G60产业合作示范园。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长三角“十市一区”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为基础,深化与杭州、上海、宁波等地跨区域人才合作,引进各类人才34.5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0.6万。

  4.对外开放能级增强,买卖全球提质升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获得国家高度肯定,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正式挂牌,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落地,“保税+跨境+旅游+体验”、“保税+展示+体验”等新模式创新开展,2020年全市实现出口3006.2亿元、进口12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和23.4%,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870.88亿元、同比增长15.5%。eWTP全球创新中心落户义乌,吸引菜鸟(天猫国际)、考拉海购等跨境电商企业入驻,eWTP菜鸟义乌保税仓正式启用,实现日均发单量5000余单。“义新欧”班列成为对外贸易“带货王”,2020年全市共开行1399列,总量跃居全国第四,发送11.55万标箱。

  5.公共服务加速融合,品质生活日益彰显。与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多个上海名校名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增强与上海杨浦区、杭州上城区的教育合作,提高本地中小学办学水平和质量。率先实现上海、杭州等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引进浙大、杭州医学院、上海岳阳医院、红房子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带动义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深化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G60专窗,与省内外14个城市实现“跨区通办”,最多通办事项达334项、办件量达5.6万件。2020年义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7.2万元、位列全省90县首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9.67%、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92:1。

  6.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城市发展活力强劲。加速金义都市区共建,深化义浦战略合作,开展干部人才交流,推进交通、文旅、经济等多方面合作,打造1+1>2的区域协调发展典范。主动融入上海都市圈,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举办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吸引7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企业参展。深化闽浙赣皖合作,积极参与义甬舟大通道西延建设,增强对江西、安徽的辐射带动能力。2020年义乌常住人口达185.94万人,其中47%为省外流入义乌,近10年年均增长率(4.8%)高出全国3.6个百分点,成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县市,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问题

  1.基础交通有短板,辐射能力有待增强。义乌公铁高建设集聚于杭金衢走廊,在与省内其他周边地市宁波、温州、丽水等方向尚未形成高等级的复合交通走廊,区域辐射能力仍有待提升。城市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难以支撑市域范围内各类交通的衔接。“义新欧”和“义甬舟”两大开放大通道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金义货运主通道拥堵等问题。物流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国际化要求,运输衔接存在不足,物流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2.贸易结构不平衡,外商投资有待激发。近年来,义乌国际市场不断开拓,仍存在贸易结构不平衡、外商投资动力不足等问题。从外贸看,义乌出口仍然以服装、机电、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高端服装、服务业、高新产品等出口比例有待提升,进出口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从外资看,义乌虽然是浙江外商居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但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仅占浙江省的1.4%,外商投资动力不足,数量优势未能转化为投资优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