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工业经济是发展之本、强县之基、富民之源,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我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象山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县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工业强县建设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结构调整进展良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主要成就
1.规模质效不断提升。2015年-2020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从532.6亿元、105.4亿元上升至651.9亿元、137.0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6.1%、5.9%;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506家增加至591家。全县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规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5年底的490.8亿元增加至622.1亿元,规上工业利税总额实现平稳增长,2020年工业直接税收贡献28.8亿元,加上出口退税和其他间接税收贡献,工业税收贡献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2016-2020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18.6亿元,工业投资增速保持快速增长且位居全市第二,投资总量由2016年全市第8位跃升至第5位。
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十三五”时期,全县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逐年持续扩大,由2015年底的36.9亿元增至2020年的72.0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5%增至52.6%。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提升至38.2%,针织服装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21.1%下降至2020年的14.3%,产业重心逐步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转移。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10.2%、9.4%,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
3.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显著成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十三五”初期的59家增加到142家,市级以上单项(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数量增至19家,上市企业6家。创新平台日趋完善,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科技创新“一基地二中心三院所”格局,建成县科创中心、半岛星创天地,挂牌成立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育基地、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引进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创新分中心。创新研发投入加大,科技创新成果实现新突破,2016-2020年累计专利授权量7415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66件。创新人才引育取得新成效,实施“半岛英才海纳”计划,累计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0个。
4.载体能级加速提升。推进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成功创建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列入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创建名单,临港装备工业园成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建成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9个。各类产业发展平台集聚集约效应显现,其中,象山经济开发区集聚了250家规上工业企业,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242.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约37.2%。通过国家驰名商标“行政认定”1件,拥有“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12个。
5.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重大制造业项目取得突破,中化膜项目首期、日星大中庄区块扩建、昌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波威重工等一批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技改项目稳步推进,智能制造水平加速提升,建成合力制动、日星铸业等一批数字化车间,基本实现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和智能化改造需求诊断全覆盖。“两化”融合项目深入推进,新乐造船、易锻精机等15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市县级两化融合项目进展顺利。推动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5G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二)主要问题
虽然象山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发展瓶颈:一是工业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偏低。工业总量位于全市较为末尾的位置,且近年来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仍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9.2%,低于全市10.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6%,低于全市6.9个百分点;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期。二是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不足。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创新平台载体缺乏;高新技术企业少,数量占全市比重约4.8%;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受区域位置影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三是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全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与宁波主城区相比处于弱势,特别是综合交通短板比较突出。四是资源要素制约因素凸显。工业用地长期粗放使用,亩均效益低下,且工业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现象突出,土地整治压力大;综合能耗绝对值空间不足,制约了先进工艺项目落地。
二、机遇挑战
(一)发展机遇
1.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推动发展动能新旧转换的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的发展机遇,新冠疫情加快重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加快对各行各业的赋能改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脱颖而出,推动新经济加速涌现。象山县应通过加快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弥合与先进地区的发展鸿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争取未来产业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长三角一体化和宁波都市区建设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长三角区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战略引领和龙头枢纽,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有助于全方位促进城市间经济联系。这为象山发挥优势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主动承接区域功能辐射和转移带来重大机遇。同时,浙江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宁波将做实做强宁波都市区,推进甬舟、甬绍、甬台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创新资源、产业资源有望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将给象山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3.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工业经济创新转型。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省政府正式批复《浙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象山作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一体二湾多岛”总体布局中的主体区,应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主要挑战
1.国内外宏观环境加剧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疲软、逆全球化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等问题凸显,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我国中西部地区加速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纺织、汽车等传统产业加速流向中西部、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象山在产业链布局、招引优质外资项目等方面带来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