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蓟州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实施太阳能产业升级。以推动蓟州区太阳能产业化技术及装备升级为目标,推进全产业链的原辅材、产品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及生产装备国产化水平提升。光伏发电重点支持PERC技术、N型单晶等高效率晶体硅电池、新型薄膜电池的产业化以及关键设备研制;太阳能热发电重点突破高效率大容量高温储热、高能效太阳能聚光集热等关键技术,研发高可靠性、全天发电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及关键设备。

  完善光伏产业体系。太阳能产业是由制造业、服务业、咨询业和保险业等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体系,是太阳能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要完善太阳能产业,就必须通过资源整合尽快建立完整、合理的产业链,为太阳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光伏行业能力建设。鼓励科研院所、设计院、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发挥在行业人才培训、技术咨询、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企业、消费者、天津市蓟州区各个乡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在国际前沿、共性技术联合研发、新产品制造、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

  规划建设光伏发电试点项目区域。根据蓟州区现有乡镇太阳能资源区域分析,参照《蓟州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选择出一批优先可建设的光伏的区域乡镇,着重推进相关区域的光伏建设,根据乡镇区域特点,给与相关支持政策及相关补贴,确定光伏开发类型,大力发展屋顶光伏、农光互补及渔光互补类等光伏发电项目。

  按照“技术进步、成本降低、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原则,促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及成本降低,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继续推进太阳能热利用在蓟州区城乡的应用。推动蓟州区光伏产业多元化利用。

  二、积极稳妥发展陆上风电

  (一)积极推进分布式风电规划

  依据蓟州区地形情况复杂、高山丘陵较大、地形起伏变化大的特点以及高山丘陵地区风速较高,风资源较好的优势,考虑大部分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条件下可利用站址少的现实因素,稳妥推进北部山区风电规划建设。规划期内以于桥水库南侧利用林地为主,规划建设州河湾镇2处分布式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7.2万千瓦。

  依托各风机厂商低风速风机技术突破以及分布式风电就地消纳等优势,以蓟州区南部平原区低风速区为重点,以一般耕地及少量林地为基础,积极推动分布式风力发电站建设。稳妥推进青甸洼内分区建设集中式风电的前期论证工作。规划期内重点推进规划侯家营镇、下仓镇等19个分布式风电项目建设,规划装机容量60.8万千瓦。

  (二)推进已报备风电项目建设

  考虑到蓟州区选点困难的实际,重点推进梳理已报备出头岭镇等12个分布式风电(规划装机容量47.5万千瓦)的建设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前期制约因素,推进无制约因素风电项目加快审批建设。

  (三)推进风电项目配套设施建设

  从保证项目有序推进,风电有效消纳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进风电风机塔筒、齿轮箱、叶片、轮毂、箱变及升压站内配套电气设备等主要设备建设;推进配套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建设,保证可再生能源消纳。

  专栏3 分布式风电的优势

  分布式应用模式是解决风电就地消纳、提升风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案,是我国未来风电发展领跑转型开发的新模式之一,以分布式风电建设布局、大力推动风电就地就近高效利用的发展思想,开启了风电发展规模化开发和分布式开发“两条腿走路”的新时代,蓟州区属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区域特点发展分布式风电,符合能源产业发展方向。

  1)可与用电需求侧有效融合。有利于实施工业绿色制造和终端用清洁电能替代,支撑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发展以及城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实施,促进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2)具备与其他品类分布式能源的互补性。分散式风电可实现与光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储能等的良好互动。有利于推动顶多能互补、微电网等新型能源系统的发展,促进能源开发模式创新。

  三、积极推进地热开发利用

  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在蓟州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深入研究蓟州区水热型地热、浅层地热、干热岩地热等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为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依据。鼓励地热能梯级利用,推动地热能利用向发电、制冷、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延伸,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新增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

  (一)有序开发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

  优先支持“取热不取水、采灌平衡、以灌定采”的模式,统筹做好资源保护;将水热型地热能供暖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规划,统一开发。

  (二)加快浅层地热能推广应用

  按照“因地制宜,集约开发,加强监管,注重环保”的原则,鼓励蓟州区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满足自身采暖、制冷和热水需求。

  四、科学推进生物质综合利用

  (一)积极推进分布式热电联产

  “十四五”期间,根据产业分布情况,针对食品、造纸、化工、养殖、农业等现有成规模系统,建设微型热电联产站,促进生物质资源原地产发、用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收、储、运的成本。

  (二)提升垃圾焚烧发电效益

  目前蓟州区已建规模垃圾发电厂1座,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1050吨,现状垃圾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正在利用存量垃圾发电。“十四五”期间重点完善垃圾回收措施,提高垃圾回收覆盖率,尽可能满足现有装机需求,提高发电效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