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行方式较为灵活,相对于分布式光伏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无功和电压控制,参加电网频率调节也更容易实现。
3)建设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运行成本低,便于集中管理。
2. 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
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输出功率相对较小、环保效益突出、可以缓解局地用电紧张状况以及发电用电并存的优势,结合蓟州区光伏资源条件和分区用电负荷特点,在农村屋顶、工厂屋顶(蓟州2个电厂屋顶)、企事业单位建筑屋顶,矿区附近、山区及水塘等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开展屋顶资源普查,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促进光伏发电与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等要素融合发展。结合建筑面积充裕、开发条件优越的工业园区、大型商业综合体以及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统一规划、实施屋顶光伏工程。结合学校、医院、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建筑,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居民在自有产权住宅屋顶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以自然村镇为试点,按照“宜建尽建”的原则逐步推广乡村小镇型屋顶光伏模式。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用光伏发电满足部分用能需求,新建建筑同步安装光伏发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规划至2025年,蓟州区投产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力争达到47.75万千瓦。
专栏2 分布式光伏优势
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其优点如下:
1)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瓦以内。与集中式电站不同,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对其经济性的影响也很小,小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比大型的低。
2)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音,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
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相对降低,每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仅约100瓦,再加上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面积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紧张问题。
4)可以发电用电并存。大型地面电站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
(二)推进光热利用
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小城镇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推动太阳能热水的规模化应用。鼓励结合学校、医院、旅馆、游泳池、公共浴室等热水需求量较大的公共建筑推广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结合工业用汽需求,开展太阳能集热供汽示范。支持农村和小城镇居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断拓展太阳能热利用的应用领域。到2025年,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代即将到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主战场。随之而来的是要应对高比例风电、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带来的巨大挑战,太阳能热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然而,从我国目前的装机容量来看,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明显不足,现有的市场无法满足“双碳”目标下应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而带来的需求,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行业发展仍需政策纾困。
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光热发电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凸显。储热型光热发电是集发电与储能为一体的太阳能发电方式,具有发电功率稳定可靠、调节灵活的特性,“它可以替代煤电机组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承担基荷、调峰、调频,也可以像抽水蓄能那样作为电网侧的储能电站发挥作用。” 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拥有成本低、安全、环保的优势,同时还具有甚至比煤电更好的调峰功能。经过多年示范,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得到较大提升。结合蓟州区太阳能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光热发电系统技术试点。
(三)完善光伏产出链
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统筹土地资源利用、电网消纳和生态保护,有序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加速普及太阳能热利用,不断扩展应用范围、提高利用水平。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推动太阳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5年,蓟州区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具体完善光伏产出链技术措施如下:
加大光伏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并积极探索区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制定推进太阳能应用的激励政策。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无法与常规能源竞争,所以更需要区政府制定强有力的法规和政策以驱动蓟州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商业化发展,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保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提高光伏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太阳能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总体上,太阳能基础研究仍较薄弱,太阳能开发总研发投入不足,设计能力不足,整个太阳能行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还不到1%,远远低于其他行业投入的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后劲与竞争能力。结合下游应用需求,蓟州区需组织太阳能领域新技术示范应用工程。重点针对各类高效率低成本光伏电池、新型光伏电池、新型光伏系统及控制/逆变器等关键部件在不同地域、气候、电网条件下进行示范应用,以及中高温太阳能集中供热在建筑、供暖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满足新能源微电网、现代农业、光伏渔业等新兴市场太阳能技术的需求,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技术与应用相互促进、上下游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