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蓟州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安全为本,多元开发。以能源安全保障供应为核心,将能源安全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提高可再生能源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深化安全风险管控,提升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统筹协调,试点先行。发挥蓟州地理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构建互联互通、互济共赢、包容开放的区域一体化能源体系,打造服务京津冀、辐射三北的能源重镇。在加强与其他地区交流合作的同时,坚持全区一盘棋,做好风光资源统一规划和计划,把握项目发展节奏,稳妥拖进,试点先行,防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潜在风险。

  市场主导,政策推动。在强化监督的同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源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处理好项目建设和市场消纳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维护市场秩序,强化能源市场监管服务,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提高管理效能,精准科学调控,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在蓟州推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提高蓟州能源产业在天津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百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力争开工建设,将蓟州区打造成为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品类最全、消纳最好的地区,担当天津市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排头兵,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蓟州区深度融入京津冀,服务打造“三地一城”、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蓟州提供有力绿色能源支撑。

  (二)具体目标

  到2025年,蓟州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投产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50%以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达到37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70%;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总量折合标煤54.8万吨左右。

  “十四五”期间,在规划推进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土地利用,进一步挖潜可利用土地资源,力争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以上。

  表3-1 蓟州区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属性

  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 万千瓦 3.3 255.6 预期性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 万千瓦 0 115.5 预期性

  光伏装机容量 万千瓦 1 137.8 预期性

  生物质装机容量 农林生物质 万千瓦 0 0 预期性

  垃圾及沼气 万千瓦 1.8 1.8 预期性

  水电(含抽水蓄能)装机容量 万千瓦 0.5 0.5 预期性

  新增地热能供暖面积 万平方米 / 50 预期性

  占电力总装机比重 % - >50 预期性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 % - >70 预期性

  第四章 发展任务

  一、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

  (一)推进太阳能光伏应用

  按照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以集中式为主、分布式为辅的整体思路,充分发挥蓟州区太阳能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农光、渔光、高速光伏、光伏+旅游等互补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促进产业与能源的深度融合;加快农光一体化、渔光一体化、高速光伏、光伏+旅游、建筑物屋顶光建一体化等光伏项目开发及配套设备建设,高质量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项目,积极配合推进光伏发电系统研发生产。充分发挥用户侧光伏发电就地消纳的优势,支持在成区连片城乡居民住宅、城镇企、事业公共建筑、城镇学校、商业公司建筑等位置布局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新能源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蓟州区相关乡镇区域的农业光伏发电、渔业光伏发电相关项目建设推进。

  1. 大力发展集中式光伏

  结合蓟州区光伏资源条件和蓟州区用电负荷特点,从加大蓟州区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的角度出发,以支撑农业、渔业、旅游等绿色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集中式光伏选址灵活、运行方式灵活以及建设周期短的优势,按照“优先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结合土地、电网等资源条件,充分利用蓟州区农村大棚、现有农业种植用地、鱼塘基地、矿区附近、可建设山区及部分荒地等,有序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传统复合型光伏项目建设,促进光伏发电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

  积极拓展“光伏+”综合应用领域,鼓励利用大范围闲置水面建设水上浮动式光伏;支持结合荒山荒地、水塘及河流空间等未利用地,探索“光伏+制氢”、“光伏+储能”、“光伏+旅游”等综合应用模式。充分发挥风、光资源互补优势,鼓励推动建设风光互补光伏电站。

  开展青甸洼蓄滞洪区内分级分区建设集中式光伏项目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和研究光伏建设和水利建设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模式。

  规划至2025年,蓟州区投产集中式光伏项目规模达到90万千瓦。

  专栏1 集中式光伏优势

  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就是集中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发电直接并入公共电网,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供给远距离负荷。集中式光伏电站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相对稳定的太阳能资源构建大型光伏电站,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供给远距离负荷。

  其优点如下:

  1)选址更加灵活,光伏出力稳定性有所增加,并且充分利用太阳辐射与用电负荷的正调峰特性,起到削峰的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