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有序实施“可再生能源+储能”
结合电网消纳和调峰需求,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推广力度,推动新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储能装置,实现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平抑,原则上新增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应配置储能设施,储能容量规模应符合天津市风电光电开发及保障性并网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储能应用试点,推广储能新技术,降低储能成本,重点探索适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储能技术类型以及开展储能设施建设的商业模式、管理体制和激励政策等,为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创造有利条件。
九、以可再生能源建设助推蓟州区碳交易
积极探索健全碳汇市场交易体系,将林业碳汇、再生能源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出台碳市场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开展区内企业历史排放数据核查,建立排放单位及排放数据台账,针对重点排放单位布局可再生能源建设,助力企业减少碳排放,助推企业和区域碳达峰碳中和。
十、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引进高端项目、技术、人才等战略资源,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加大可再生能源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推广和示范应用,研究可再生能源以及多能源智能协同生产技术,打造可再生能源产业聚集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十一、稳妥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鼓励发电企业利用富余电能电解制氢,鼓励电力企业结合风光电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电网消纳等情况,有效整合风电、光伏发电、低谷电力及可再生能源,探索采用合适的技术路线制氢。紧跟氢能技术创新趋势,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区内交通运输领域,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动加氢站及加油加氢合建站等灵活建设,力争建成加氢站,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同时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助力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和京津冀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实现京津冀地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促进跨区域氢能产业链条贯通。
第五章 重点工程
一、绿色电力工程
(一)光伏发电工程
1. 屋顶光伏发电工程
蓟州区现有建筑屋顶主要为水泥屋顶、钢结构屋顶及水泥瓦片屋顶,结合蓟州建筑物屋顶特点,“十四五”期间依托蓟州区建筑物屋顶优势,重点整体推进区域乡镇屋顶光伏一体化,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结合乡镇区域屋顶分区特点及优势,规划期内重点在蓟州区邦均镇、别山镇、上仓镇、下营镇、侯家营镇、洇溜镇等区域开展屋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开发装机容量合计10万千瓦。
2. 山地光伏
蓟州区树木整体较高,如光伏板敷设在林区内,对光照辐射量影响较大,目前不适合开展林地区域光伏开发。蓟州区山区及丘陵覆盖面积较多,部分山区及丘陵植被稀疏,结合蓟州区山区特点,规划期内重点依托蓟州区山区面积多的优势,大力推荐开发山区光伏发电项目。规划期内重点在蓟州区许家台镇、西龙虎峪镇、白涧镇、官庄镇等区域建设示范性山区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开发装机容量合计40万千瓦。
3. 农田沟渠光伏(渔光互补)
蓟州区为天津市农业种植重点区域之一,作为天津市生态环保的后花园,蓟州区现有共计26个乡镇,其中16个乡镇覆盖着基本农田,现有农田沟渠、农田沟渠附近的水塘、鱼塘较多。基于蓟州区农田沟渠及河塘现状特点,通过部分乡镇农田沟渠及河塘的用地可开发性分析,规划期内重点在蓟州区下窝头镇、马伸桥镇、出头岭镇、侯家营镇、蓟州区于桥水库南侧农田沟渠等区域建设示范性农田沟渠光伏发电项目或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开发装机容量合计32万千瓦。
4. 农光互补光伏
蓟州区现有部分乡镇区域种植大棚蔬菜较多,如孙各庄乡、西龙虎峪镇区域多种植蔬菜大棚,具备开展农光互补的开发潜力。结合蓟州区蔬菜大棚分布及农业种植特点,规划期内重点依托蓟州区农业种植优势及农业土地覆盖面积,规划在蓟州区侯家营镇、孙各庄乡、于桥水库南侧州河湾区域、州河湾镇、罗庄子镇等区域建设示范性农业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可发装机容量55.75万千瓦。
5. 光伏项目配套设施建设
集中式光伏电站内主要设备为光伏厂区内的光伏电池组件,直流汇流箱、集中逆变器、箱变及升压站内配套电气设备等。分布式光伏电站内主要设备为光伏厂区内的光伏电池组件,直流汇流箱、组串式逆变器、交流汇流箱、箱变及升压站内配套电气设备等。根据光伏电站的发电容量配套建设光伏升压站,通过高压送出线路并入蓟州区电网或附近区域电网系统。
蓟州区“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重点项目清单详见附表1,分布详见附图1。
(二)分布式风力发电
1. 落实已报备风电项目
目前蓟州区已有出头岭镇分布式风电项目、蓟州白涧镇分布式风电项目、州河湾镇分布式风电项目、别山镇分布式风电项目、尤古庄镇分布式风电项目、侯家营镇分布式风电项目等多个已报备分布式风电项目。
2. 加快规划风电项目前期工作
本次规划中新推荐多个条件较好的风场,主要利用土地为一般耕地,含带少量林地。站址主要分布在蓟州南侧,该区域地势平坦,村庄分布较为稀疏,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多。少量风场规划在于桥水库南侧,主要利用土地为林地。规划风场总容量为68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