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邢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邢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制定本规划。

  一、继往开来,全面开启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

  (一)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列入《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邢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完成良好,16项生态环境指标全部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蓝天保卫战取得突破性进展。对216家重点涉气企业排放量日控月考,尤其是环城50家重点工业企业,通过“压煤”“压线”“压排”等措施,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实施工程减排,对钢铁、焦化、玻璃、水泥、陶瓷行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实现动态清零。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施工工地严格落实“七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全覆盖”要求。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将全市6929家涉气企业纳入减排清单,实行差异化管控。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65,比2015年下降41.9%;PM2.5平均浓度53μg/m3,比2015年下降47.5%,圆满完成PM2.5“退倒十”任务;达标天数212天,比2015年增加72天,其中优级天数32天,比2015年增加20天;重污染及以上天数16天,比2015年减少34天。

  碧水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白马河、牛尾河、顺水河治理工程,完成了牛尾河襄都区段、任泽区段和顺水河南和区段清淤、筑堤、护岸工程,生态补水达到14.8亿立方米。狠抓源头治理,完成1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25家园区污水处理厂、20家直排外环境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23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加强水质监管,建立“河流监测预警平台”,在8条重点河流的交汇处、入河排污口、过村路段、工业企业等重点位置布设39个河流预警监测站,并在河流沿线安装268个视频监控,对重要河段实时监控,保障河流断面水质达标。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违规问题排查整治,完成260个乡镇级及以下(含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2020年,我市8个地表水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好于国家和省考核目标;21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朱庄水库地表水型备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土壤状况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完成涉重金属企业和农用地周边企业涉重金属环境问题排查。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及布局不断优化,“洋垃圾”实现零进口。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全部达到100%,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超额完成。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用地结构、调整运输结构,全方位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2020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削减47.2%、37.7%、24.7%、26.0%,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生态功能持续提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编制完成“三线一单”,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森林覆盖率达到34.1%。积极推进任泽区大陆泽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基本完成内丘县鹊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有量2.34万公顷。

  (二)生态环境保护迎来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阶段,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构建绿色清洁能源生产供应体系,推广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实现绿色制造技术突破,将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也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向源头、从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为我市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深入实施创造新的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也为我市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带来强大动能。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大运河邢台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推进将带动我市东部区域发展,对改善沿岸地区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我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市级层面先后成立了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等多个生态环境领域议事协调机构。完成市县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保障。

  科技创新为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释放了技术红利。人工智能、大数据、储能技术、5G通信、遥感监测等新技术新业态的研发应用,直接或间接通过技术革新促进绿色发展与污染减排,有效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成为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创新源动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31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