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十四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二)创新体育设施管理运营机制

  积极推进场地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鼓励采取“委托管理”等方式,运用竞争择优机制选定各类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吸引社会力量建设便民化、多样化、综合性的体育场地设施,鼓励经营单位适当延长服务时间,研究制定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费补贴和奖励资助办法。通过体育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竞赛、展示、交流、培训等活动,鼓励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和自组织承担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管理。建立有公众参与的公共体育场所绩效评估机制,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场所的评估与考核。积极促进国际、国内特别是京津冀体育交流与合作。

  (三)促进群众冰雪运动普及推广

  以冬奥筹备工作为契机,提升大型体育设施的冰雪运动功能,通过铺设仿真冰场地、引入VR体验等形式增设群众身边的冰雪体验场地,实现每个街道都有1处冰雪体验场地。继续做好什刹海、北海公园、陶然亭公园等自然水域冰雪场地建设和管理,做好冬奥相关活动宣传与培训工作。大力举办西城区全民健身冰雪季活动,加快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工作,加强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参与京津冀全民健身活动的合作与交流。

  (四)提升全民健身的指导与服务

  进一步健全居民体育健身指导标准,提供精准的健身指导服务,探索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菜单”。建立常态化的国民体质测试服务,依托日常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主动向居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将国民体质测试与健康体检有机结合,建立居民综合健康档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进一步探索“体医融合”建设,研究制定科学健身指导标准,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对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支持和指导,支持文体融合类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健康发展,鼓励太极拳等传统健身养生文化进社区,支持学校与社区或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校外体育健身活动。

  (五)健全智慧体育服务体系

  推动智能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应用于体育设施,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走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到2025年区级公共体育场馆实现100%智慧化运营管理。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实现科学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体育场地预定、经营服务统计、赛事信息发布、网络竞赛展示等功能,提高体育场地服务便利性和精准度。

  五、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保障水平

  基于“十四五”时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疫情影响复杂形势,针对劳动力人口分布新特点,不断完善和落实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推动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和效能上与本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进一步完善区级促进就业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创新,引导企业稳定岗位、扩大就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就业失业监测预警,建立就业形势会商制度。加大城市基层公共服务岗位供给,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规范辅助岗位用工,提升大服务城市运行和社区基层治理的用工规模,设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专员政策性岗位,解决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持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

  着重建立区内就业供求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辖区劳动力市场协调平衡发展。聚焦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提高企业职工稳定就业能力、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三)不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提高劳动关系风险矛盾调处能力,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98%以上。加强劳动关系的指导服务,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制定完善防范化解应对方案,加强对劳动关系双方沟通协商及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服务。稳慎处理重大集体劳动争议,防范区内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劳动关系风险。创新仲裁办案方式,通过畅通“绿色通道”、简化优化处理流程等措施,提供“不见面”仲裁服务。加强针对劳务派遣企业监管,提高劳动关系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信息化水平。以中小微企业及其职工为重点,聚焦案件多发、频发的建筑工地、保安、餐饮、物流快递等重点领域及行业,加大对劳动关系领域的宣传指导和服务,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联动宣传。

  六、健全可持续的社会保障能力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法律保障,增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顺畅衔接,推动社会救助向可持续、综合扶助转变,实现社会福利覆盖范围更广、服务内容更丰富,形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继续推动社会保险优化改革

  积极应对深度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医疗保险新形势,不断优化财政社保资金的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完善居民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政策,适当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覆盖面。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实际人群全覆盖。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实现西城区域内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不断改进经办机构服务水平。

  (二)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救助体系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对确有困难的低收入人员,实施分类重点救助,探索创新“资金+实物+服务+精神+机会+N”扶助模式,努力打造北京市社会救助改革示范区。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到2025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0%,适当扩大残疾人生活标准和社会保障范围,有效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做好残疾人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构建复合型服务照料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1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