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攻坚之年,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至关重要。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是全省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西宁,我们将坚决扛起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的省会责任担当,铆足干劲,真抓实干,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延续长期以来西宁经济“稳”的态势,彰显省会城市“进”的担当,在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上,发扬“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追标兵”的精神,全力推动西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真正把省会经济“龙头”扬起来,努力彰显省会城市的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创造无愧于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今年,我们将着力在九项重点任务上实现新突破。
(一)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在项目投资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紧抓“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机遇,扩大招商引资效应,促进项目提质提效,为西宁长远发展蓄势赋能。
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定“抓招商就是抓未来、抓发展”的定力,集中力量招大商、优商、强商,锁定“高精新”,突出“链群配”,不断吸引各类要素向西宁汇聚、产业向西宁转移、企业在西宁投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招商专班”主力军作用和园区龙头作用,围绕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精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武汉都市圈等地,开展“链长制”招商,加快引进产业链重点企业、头部企业,构建核心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提高“青洽会”“城洽会”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
狠抓项目包保服务。严格落实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包保服务机制,开展“一对一”包保、“点对点”服务,积极解决项目用地规划、资金筹措等难题,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形成有数量、能引领、上规模的滚动投资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规划盘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规模,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统筹推进道路交通、城市更新、地下管网改造等建设,提升城市运行能力和治理水平。建立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狠抓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流程,开展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标准化建设,推进“一网通办”“全程通办”,努力让企业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全面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领域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当好金牌“店小二”,以一流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信用环境,刷新“西宁速度”、提升“西宁温度”。落实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建立公平信用综合评价体制机制,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促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
各位代表,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我们将精准对接国家政策投向,用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让企业来得了、留得住、长得壮!
(二)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在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立足建设产业发展“四地”,加快构建产业业态,增强供给体系韧性,努力提升整体水平和竞争优势。
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龙头作用,持续提升晶硅、光伏组件、新材料装备制造能力,加速培育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重点项目带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启动时代新能源动力电池、弗迪高端电池生产线等项目,推进丽豪多晶硅、阿特斯单晶硅、泰丰先行锂电正极材料等建设,建成高景单晶硅二期、诺德铜箔二期等项目,多晶硅产能达到10.5万吨,单晶硅37.5吉瓦,动力及储能电池32.5吉瓦时,正负极材料8.3万吨,碳纤维2.5万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能力125万吨。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高标准编制西宁行动方案。打造环青旅游精品线路升级版,创建湟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通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开拓冬季冰雪旅游市场,培育冰雪旅游基地,丰富冰雪旅游产品,建设全省生态冰雪体育旅游聚集区。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打造文旅消费示范街区,拓展新型服务消费,促进传统消费恢复活力,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加快优化重组藏毯绒纺产业,新增3万亩青稞绿色生产基地,推进黄河流域(湟水河)高原蔬菜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牦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90万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改造提升设施温棚1500栋,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家。建成粮油应急储备中心,健全粮油储备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强化“三品一标”创建,探索“河湟田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试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动国家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