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会议文件(十三)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23日在扎兰屯市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扎兰屯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孟 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市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全面贯彻一条主线,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精心实施六个工程,奋力推动“九个争先”,以闯的精神、拼的姿态、实的作风,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推动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经济稳中向好、群众生活幸福”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增强。始终坚持大抓发展、加快发展的争先干劲,千方百计扩投资、优结构、稳增长。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1.58亿元,同比增长5.6%,取得“十四五”以来最好成绩。政策落地工程深入推进,争取国家、自治区资金共计10.6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均居呼伦贝尔市前列。全年外贸进出口交易额23亿元,同比增长15%,使用外资5000万元,总量居呼伦贝尔市首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万元,增速5%,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各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平稳增长,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呼伦贝尔市第一方阵。
一年来,我们精准发力强动能,产业转型步履坚实。始终坚持先破后立、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扩群,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牧产业发展量质齐升,稳步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387.2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25万亩,粮食产量29.4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牲畜存栏160万头只,肉、蛋、奶全面增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国家认定,2家合作社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产值达到110亿元,居呼伦贝尔市首位,农牧业大市地位持续巩固。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突破,松鹿制药荣获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阜丰公司成为全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位列全区民营企业百强第28位,扎兰屯工业园区荣获全区“争先进位快”园区称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47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工业“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四提”行动,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阿柴景区一体化发展实现破题,成功承办“十四冬”33项赛事,金龙山休闲度假旅游区入选全国“节气名景”,杜鹃赏花季、冰雪嘉年华、新年灯会等四季文旅活动亮点纷呈,全年接待游客236万人次,旅游花费超36亿元,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新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聚能增势,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2家,较2023年实现倍增,蒙能100万千瓦风储项目落地开工,完成投资4亿元,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电商产业提速发展,电商交易额实现16.2亿元,新增跨境电商企业1家,创汇230万元,实现零的突破,临空产业加速培育,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9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吨,飞机维修业务收入4246万元,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们逐绿前行增底色,生态环境更加亮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一张图”“一张网”建设,科学划定分区管控单元及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一规则一细则两清单”,环委会办公室、森林公安派出所等机构实体化运行,生态管护机制不断完善。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废弃矿坑治理等重点任务,补植补造“三北”防护林4084亩,义务植树58万株,人工种草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9平方公里、侵蚀沟270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4%,雅鲁河、济沁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达到序时进度,依法查处毁林毁草、污染环境类案件43起,形成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中国最美县域”“天然氧吧城市”“自治区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有名更有实。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抓统筹,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群众。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质改造振兴路、成吉思汗路等城市道路16.8公里,维护市政照明设施3.4万处,增设市区停车位750个,改造老旧小区32个,新建排洪渠13.5公里,多年内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扎实推进温暖工程,投资5470万元改造供热管网68公里,供热服务保障全面加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投入资金1.5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74个,脱贫人口增收12%以上,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修建农村公路45公里、桥涵34座,升级电网130公里,新建5G基站88座,乡村发展的基础支撑更加完备。
一年来,我们守正创新促改革,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深入推进五项改革课题调研成果转化,持续推动改革创新,为发展蓄势赋能。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三变”改革全面启动,创建试点村17个,“三位一体”改革稳步实施,成吉思汗、卧牛河2个先行试点乡镇完成公司组建。国企改革成效明显,将市属国企优化重组为5家一级公司,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和62%。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开展全领域全要素资源资产排查,为进一步摸清“家底”、壮大“家业”、盘活“家产”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结合科技“突围”工程,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1个,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科技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3.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套餐13个,预约办理服务1500项,大力推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暖民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高质量完成44件民生实事,全年民生支出45.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9.8%。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73亿元,惠及2.8万人,我市成为全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试点旗县。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实现城镇就业235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培育研究型教师400名,道东小学荣获全国“追风计划”女足联赛分赛区冠军,卧牛河中心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设进度居呼伦贝尔市首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通过自治区评审,中蒙医院顺利通过“三甲”中医医院复审。
一年来,我们坚守底线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坚定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守护扎兰平安。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化解信访积案39件,初信初访和进京访同比大幅下降。公共安全平稳有序,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创新开展“扎兰政法在身边”活动,强化社会治安联防联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发案率、治安案件打处率同比实现“一降一升”。不断加强诚信建设,6家企业荣获自治区级诚信企业称号,全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7.24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6454万元,让民营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一年来,我们笃行实干勇争先,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从严从实的鲜明导向,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强化政府作风转变,营造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高质量抓好自治区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126件,受理“12345”热线工单17231件,办结率98.8%,满意率99.9%,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干事氛围更加浓厚。
与此同时,退役军人、双拥优抚等工作不断加强,外事侨务、统计调查、广播电视、档案史志、地震、邮政等工作扎实推进,工会、青少年、妇女、科协、文联、残联、工商联、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回望2024年,我们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直面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困难,以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坚定决心,拼出了好状态、拼出了加速度、拼出了新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的精诚团结、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扎兰屯建设发展的同志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客观存在,重大项目支撑还有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仍需用力,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民生保障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尤其是一些干部干劲冲劲不足、责任担当不够,“慢、粗、虚”,甚至“躺平”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实招硬招,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