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7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7日在呼伦贝尔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市长 及永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聚焦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提速实施“六个工程”,全面推进五项改革课题,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24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9%。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绿色指标全面全线走在自治区前列。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突出成果。项目建设加力提效。实施重点项目395个,完成投资334.3亿元,开复工个数、完成投资额均创近年最高。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签约项目238个,总投资255.8亿元,全年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22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9842万元。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开展以旧换新等促消活动733场,带动消费17亿元;君尚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海拉尔东山红星不夜城获批自治区特色商业集聚区;域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加油站便利店实现呼伦贝尔特产专区专柜全覆盖。对外贸易实现突破。满洲里铁路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封关运营,额布都格口岸获批对蒙进境粮食监管场地,对蒙口岸8座以下小型车辆恢复通关;农业机械和二手车实现首次出口,出口额分别达2400万元和1.25亿元;全市口岸货运量、进出口总值分别达2490万吨和300亿元。

  (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农牧产业基础稳固。粮食产量135.85亿斤,实现“十二连丰”。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43万头只,肉、奶产量分别达27万吨和85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140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8%,均居全区首位。牙克石市小麦、油菜、马铃薯生产基地被纳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录。呼伦贝尔芥花油、草原羊肉入选国家级精品培育计划。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坚决扛牢能源安全重任,煤炭产量达到1.07亿吨,发电量达到412亿度。华能海拉尔热电厂、达赉湖热电厂6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新巴尔虎左旗30万千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获得自治区批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367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的32%。中国黄金低铜废石回收、齐鲁制药乙基多杀菌素等项目建成投产,阜丰三期、驰宏矿业铅锌冶炼技改等项目扎实推进。东北阜丰荣获自治区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海乳”成功入选“中华老字号”。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成为全区首家国家5A级草原主题景区,中国冷极村等24个文旅项目建成投用。成立大兴安岭旅游联盟。“指尖上的呼伦贝尔”入选全国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以冬季英雄会品牌为引领,“歌游内蒙古·欢乐冰雪季”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国雪地摩托车越野大奖赛和中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等赛事活动火热举行,打响内蒙古冬季旅游“第一枪” ,冬季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花费均增长40%以上,连续9年获评全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600亿元,分别增长19.8%和21.4%。新兴产业聚能起势。接待国内外耐寒测试车企278家,测试车辆2604台次,经营收入1.7亿元。根河市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基地建成投用。年接待低空飞行体验者5000人次。深化自治区森林碳汇价值实现和林草湿碳汇工作试点建设,开发造林碳汇7万亩,营造碳中和林2000亩,呼伦贝尔林业集团与农村商业银行联合开启“碳汇+金融”新模式。

  (三)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政策落地成效显著。295项年度政策落地任务全面完成,国务院《意见》清单重大项目开工22个,争取“两新”“两重”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等资金39.9亿元,到位资金居全区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呼必应”品牌成功创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2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件量达3.6万件,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1.5万余家企业荣获自治区“诚信典型企业”称号。科技创新聚焦突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4家。华能伊敏露天矿无人驾驶矿卡研发投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伏羲农场”模式入选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科技成果登记54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7项,成交额达1.53亿元。

  (四)重点改革解难破题。市能源投资公司成功组建。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由12户整合为10户,二、三级子企业分别压减24.5%和31%,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分别增长16.1%、7.2%和12.9%。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1+13+30”工作体系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体系启动建立,首批试点单位20家,牙克石市等地综合合作组织公司率先成立。“三变”改革全面启动,确定30个嘎查村作为改革试点。全面开展全领域全要素资源摸底排查,闲置土地、新能源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果,明确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空间点位。林业六局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完成编制核定、待遇核算等改革任务。新巴尔虎左旗、扎赉诺尔区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五)城乡发展互促共进。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将温暖工程作为头号民生工程,41个项目全面完成,共投入资金14.7亿元,新建扩建热源4座,改造管网近900千米,惠及774个小区、12.28万户居民。华能公司和双良公司积极响应、配套投资7.5亿元,对运营区内老旧供热设施进行改造,有效降低政府维护养护成本。投资20.1亿元,实施56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3个、1.15万户。红花尔基水源地水质提升与保护修复工程竣工投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各级衔接和京蒙协作资金共投入12.32亿元,实施项目496个,帮扶消费35亿元。新建和改造141处农村牧区供水工程,惠及农牧民19万人;改造中型灌区5个,新增灌溉面积57万亩。新建卫生户厕2561个,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86%。额尔古纳市入选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滨洲线西岭口至博克图铁路落坡工程开工建设。洛古河至恩和哈达、腾克至甘河农场等公路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农村牧区公路344公里、林区防火公路830公里,实施公路养护工程386公里。呼伦贝尔机场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320万人次大关,成为北方地区客流最大支线机场。新建5G基站700个,建成固边光缆2410公里,通信网络水平显著提升。

  (六)生态建设巩固深化。生态保护持续加强。在全区率先启动安全屏障“一张图”“一张网”建设。实施11个呼伦湖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项目,湖体水量、水面面积保持稳定。生态禁牧961万亩、草畜平衡9329万亩,牧业四旗天然草原超载过牧率控制在10%以内。治理侵蚀沟1251条,20万亩年度防沙治沙任务全部完成。根河市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自然城市”平台。污染防治全面巩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5%,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80%,实施耕地绿色防控1250万亩、统防统治1195万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问题整改高效推进。第二轮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分别达90%和85%。住建和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6%。稳妥处理比利亚矿业尾矿库次生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专业机构高度肯定。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52%。民生保障提标扩面。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73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814元和694元,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资金8.68亿元,惠及群众12.4万人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3所公办幼儿园,新巴尔虎右旗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评估,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覆盖率达51.4%。成立冰雪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1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2所曲棍球体育特色学校。2个集体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医药服务更趋完善。医改四项攻坚行动稳步实施,建成10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家互联网医院,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满洲里市人民医院纳入京蒙医疗倍增计划,市蒙医医院获批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追回违法违规基金3955万元,暂停和解除医保服务协议定点机构557家。三明采购联盟呼伦贝尔专区正式上线,首批跟进采购节约资金4400万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创《父亲·大兴安》《风雪黎明》等艺术作品110个,乌兰牧骑演出1137场次、惠及农牧民186万人次,文艺惠民展演受众超300万人次。民族团结深化巩固。拓跋鲜卑南迁“融合之路”精品线路被列为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项目,呼伦贝尔博物院和陈巴尔虎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研学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级教育实践基地,2个集体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信访代办全面推行,信访代办服务窗口化解率达94.6%,主动接访下访解决信访事项700余件。北疆国际法务区成功创建。电诈案件连续47个月实现“两升两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精准实施常态化异地交叉互检、“小切口”专项整治,累计整治重大事故隐患157项,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卓有成效。扎赉诺尔区实现隐性债务清零。农信系统股权改革全面完成。清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1.76亿元,自治区明确的动态清零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回应群众呼声,在民生实事上用情用力。在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持续发力改善民生,4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17个苏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3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顺利建成,40所农村互助幸福院服务功能拓展提升,2259个婴幼儿托位、150个老年助餐点、1109户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54个停车位、758支便民充电枪等一批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按期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年来,我们乘借冬运之势,在重大活动上出新出彩。举全市之力、下非常之功,高水平完成“十四冬”筹办任务,为全国人民呈现一场特色鲜明、精彩难忘的冰雪盛会。顺利承办2024年男子曲棍球亚洲冠军杯赛和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国内首座城市越野滑雪公园建成投用,80余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同步开展,呼伦贝尔成为全国首座一年内两次承办国家级冰雪体育活动的城市,这不仅为我们以冰雪运动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赋予了216万各族群众无上荣光,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砺前行、开拓新局的坚定信心。

  一年来,我们转变政府作风,在狠抓落实上见行见效。始终坚持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全力推动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在全区率先开通12345热线“两代表一委员”履职通道,221件人大代表建议、235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特别是在市委的主导下,聚焦改错、改机制、改布局、改作风,纵深推进“五项改革课题”,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的思路更加明晰,谋划工作、推动落实的举措更加高效,全市上下务实重干、加快发展的干事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正视困难不畏惧,顶住压力不退步,以日为计、久久为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改革攻坚、创新突破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呼伦贝尔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口岸边腹互动和辐射带动效应发挥不够充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优质供给仍不均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系统一些干部干劲闯劲不足、担当作为不够,存在“慢粗虚”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甚至有“躺平”现象,等等。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硬招实招,逐项加以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1177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