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11日在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王少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极不平凡,极为不易。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奋力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强富美高”新通州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11.1%。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中国工业百强区”,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坚持稳预期强信心,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政策,出台经济回升向好系列举措,兑现产业扶持类资金超2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超15亿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组建8个经济专班,精准调度、过程研判,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工业用电量增长14%,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0.5%、12%,全市领先。新增制造业贷款近40亿元,增长18%,蝉联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新60条,新增市场主体1.7万家、“四上”企业242家。坚持做强与培优双管齐下,新增应税销售超10亿级企业5家、50亿级2家,新培育上市报会企业1家。大力实施“智改数转网联”[1],新认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家、省示范智能工厂(车间)6家、省星级上云企业81家,恒科新材料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新增国家(行业)标准14项,通达矽钢等2家企业获市长质量奖(提名奖),顺丰速递获“江苏精品”认证。商贸消费提质扩容。精心组织“南通州·欢乐购”系列活动,繁荣发展“直播+电商”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全市第一。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服务企业境内外参展、布局海外仓,加快“组团出海”,进出口总额增长2.1%,全市领先。船舶海工步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出口总额增长263%。
二、坚持攻项目增后劲,产业能级稳步提升。项目引推更加有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实行“赛马制”招商,推动“3+2”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新注册重大产业项目52个,总投资391亿元。70亿元琏升异质结电池、62亿元华美兴泰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强化“龙虎榜”比拼,推行月度“专班+观摩”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康辉新材料、康源电路等2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科仪、富创精密等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产业质态更加优化。坚持产业强区,先立后破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主一新一智”产值占比达42.1%。现代家纺集聚带动效应愈发凸显,30亿元水星家纺区域总部成功落户。优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施工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新增鲁班奖2个,江海大道东延工程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光伏、储能、风电装备等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36%,异质结完整产业链加快形成。要素保障更加精准。完善“1+3+N”载体平台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光电产业园、纤意坊直播生态中心建成运营。完成土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50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2050亩,变“土地存量”为“发展增量”。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新增高技能人才1100名。
三、坚持抓改革谋创新,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深化“一件事一次办”等集成式改革,“拿地即开工”“准入即准营”步入常态。深入推进“一窗综办”“一网通办”,创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2],审批服务更加高效。完成新一轮国资国企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利用省级试点,推动国有资产规范管理、保值增值。实施商业秘密“保险箱计划”[3],入选第一批全省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城市。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完善科创企业挂钩服务机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5.1%。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江海股份创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62个,沃太能源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四方科技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承办全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交流研讨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成功举办“十链百校千企”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发布人才新政3.0版,新引进高层次人才60名。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各2家。知识产权工作连续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市唯一。开放合作有序拓展。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支点,举办长三角(通州)高质量发展产业峰会等系列活动,新引进上海、苏南项目占比超40%。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通扬线南通市区段航道整治工程启动实施,南通港10万吨级粮油泊位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南通绕城高速加快推进,西站大道二期竣工通车。高新区持续争先进位,跻身全省高新区综合评价前十强。圆满完成苏青、苏陕对口协作、合作、支援任务。
四、坚持提品质优生态,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蓝图”更加清晰。坚持城市开发与有机更新双向发力,金沙湾新区医学综合体、学校、文体中心等加快建设,金乐中路、康富东路竣工通车,通州大桥、正场大桥实现贯通,未来新城和美画卷加速呈现。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解危除险,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个,交付安置房157万平方米。通吕运河两岸整治提升示范段核心区竣工开放,新增口袋公园10个、绿地17.8万平方米,建成全省首家国防动员主题公园。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实施平潮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农贸市场提升三年行动,规范疏导流动摊点,让“文明风”与“烟火气”同行。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实现“三增长”。实施省级农业农村项目19个,绿优农产品占比达78.8%。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加快万亩示范方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4]工程,新增省特色田园乡村1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9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5000户,建成生态河道70公里,改造农村户厕超8000座。新改建农村公路28公里、桥梁12座,创成省农村物流达标县。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6万元,可持续性收入占比提高至88%。生态环境稳定趋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轮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完成。落实落细大气污染应对措施,全面开展静音控尘、提质增优专项行动,完成国三及以下柴油车淘汰任务,PM2.5平均浓度26.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坚持系统治水,益民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竣工投用,新建污水管网20公里,整治黑臭河道7条,市考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优Ⅲ率保持双100%,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市最优。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规范危废处置管理,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在全市率先设立长江生态修复基地。获评国家、省绿色工厂各1家,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3家,减污降碳试点列入生态环境部“正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