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考核任务。实际工作中,要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因势利导注重精准施策,在提振经济活力上展现新作为。持续关注投资、生产、消费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补短板、扬优势、抓统筹。更大力度发挥政策效力。以“两个千亿”奋斗目标为引领,聚焦“经济贡献度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加快建立“1+1+10”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组织体系,扎实开展提速增效十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全域统筹,推动发展问题高效解决、服务效能有效提升。着眼于从根上“浇水施肥”,不折不扣落实好恢复和扩大消费、支持民营经济、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等稳增长措施,强化督查督办、打通断点堵点,推动政策应享尽享,让经营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紧抓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等政策机遇,加强紧密对接、深入研究,提前充足做好项目动态储备、及时推动项目申报,最大程度争取政策资金。更大力度强化项目支撑。健全完善领导挂钩、调度推进、高效协作、激励考核等工作机制,做好用地、用林、用能、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以“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为目标和抓手,推动5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早开工、快建设,148个区重大项目有序实施、全年完成投资168亿元,一批项目建成投用、竣工投产,形成对投资、产值、税收的新贡献。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工作头版头条,压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充分运用新机制、新平台、新模式,加大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合作伙伴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力度,聚焦大体量先进制造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突破,对在手在谈及已签约项目紧抓不放、紧跟不松,不断提高项目签约成功率、落地转化率,全年签约项目投资总额700亿元、实际投资总额150亿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不少于150个。更大力度激活消费市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办好促消费系列活动,打造更多新消费场景,着力打开新业态、新群体的“增量空间”。充分挖掘、宣传、推介六合历史、文化、生态特色和资源,打造新的旅游亮点、形成新的引流效应,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南京市民来六合“打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发展新型住宅产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强区,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力。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培育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突出“强链”,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巩固提升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及航空航天产业。突出“补链”,把握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契机,“一链一策”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接通断点,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家。突出“延链”,主动对接国家、省市产业集群布局,优化产业链结构,拓展产业链覆盖面,提升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软件信息、科创服务、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力。深化校地企、产学研共建共享,以六合产业科技创新港为牵引,着力打造“一港两城六片区”,推动南航国际创新港、南信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矿大校友经济产业园、南工职大产教融合园等高校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财政、基金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打通从初创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直至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成长路径,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00家,高企总数突破4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引进、培养、服务并行并举,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力。科学谋划布局“501科创产业带”、沿江北大道发展带,加强六合经济开发区、六合高新区、金牛湖旅游度假区以及城市产业片区、街镇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产业布局研究,明晰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准入标准,实施各有侧重、差异竞争的发展战略。以发展提速增效、排名争先进位、贡献持续提升为目标,创新园区、片区建设思路,着力解决好新形势下二次创业、重新出发等问题,持续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高能级,推动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金牛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健全完善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更大力度“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整合低效闲置资源,为优质企业、优质项目腾留空间,不断提升土地含金量和产出效益。
三、内优外联构筑发展高地,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展现新作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南京拥江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强区域协同联动,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着力厚植优质营商沃土。聚焦市场化,推行“质量小站”一站式服务模式,围绕数字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新应用场景,想方设法破除不合理限制、不合理条件和隐形门槛,为实体经济降成本、为经营主体增活力、为创新发展积后劲。聚焦法治化,坚持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入践行“遵守法律即安全、按章就能办事”的理念,健全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持续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聚焦国际化,更加积极融入“双循环”,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推动改革先行先试。在“简流程”上下功夫,以企业和群众“最多说一次”“一件事一次办”等为目标,健全行政审批综合受理和分办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深入实施“一业一证”,全面推进“一照多址”,实施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努力实现流程更优、环节更少、用时更短。在“提质效”上下功夫,加强街镇集成改革,推动涉企诉求联动办理、疑难诉求联动处置,加快构建“全链条”“导航式”代办服务体系,不断放大“合心意”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在“强监管”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商务诚信。着力打造开放枢纽门户。服务保障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滁高速、宁盐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谋划推进六合西站枢纽经济区开发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提升关键节点功能。高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外资招引和服务力度,引导鼓励外资增资和利润再投,统筹外贸稳规模和优结构,提升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发展水平,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全力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长。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