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9日)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建设,推出项目审批、用地保障等重点领域62条惠企举措,打造“丹舒心”升级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方案,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2个。创新推出“周六不打烊”和“周二政务夜市”,广受群众好评。强化“12345热线”便民服务职能,建立疑难问题领导协调机制,办理群众和企业诉求16万件次,满意率98.8%,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居镇江前列。

  依法行政取得实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3件、代表建议81件、政协提案174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在全省率先将乡镇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向同级人大定期报告事项,导墅镇国有(集体)资产监管模式得到省人大肯定推广。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覆盖,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67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创成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完成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中期评估,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走深走实,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档案、气象、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国防动员、供销、科普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商联、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对口协作、机关事务和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23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合力攻坚、奋斗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丹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传统产业占比偏重、效益偏低,新产业新动能增速不快、贡献不大,主导产业集群的规模支撑作用和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群众消费意愿不强、进出口贸易形势复杂,社会预期偏弱;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耕地保护、债务管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城乡面貌、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政府系统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能力作风还需持续改进,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接续奋斗,落实现代化新实践关键举措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蓄势启航的关键之年。我们深刻认识到,只要紧跟大势,就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周边城市咄咄逼人、后来居上的强劲态势,丹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行,必须树牢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紧扣“走在前、做示范”目标定位,突出产业强市,壮大实体经济,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方能在百舸争流的比拼中把握方向、抢占主动、赢得未来。我们深刻感悟到,只要方策适路,就能产生实效、提高质效、见到成效。新阶段必然有新的发展要求,面对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导向,我们必须秉持统筹协调、守正创新重要方法,灵活运用“七种思维”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推动丹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健提升。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凝心聚力,就能挖掘潜能、释放动能、积蓄势能。面对事关丹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历史遗留的“硬骨”问题,只要全市上下心无旁骛、同心协力抓大事、解难事、办要事、干成事,提升工作的政治性、专业性、前瞻性、穿透性,就必定能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再创丹阳各项事业发展新辉煌。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镇江市决策部署和丹阳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细落实“十大攻坚行动”,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美好愿景变为生动图景。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制造业投资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单位GDP能耗等约束性指标任务。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政策利好,以政企联动提振市场信心

  我们将坚持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一起抓,为经济恢复注入新的动力,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以主动靠前的“服务理念”代替被动等待的“把关思维”,多元化搭建政府、企业家沟通交流和关心关爱平台,全力营造尊重支持服务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坚持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清单化解决企业困难诉求,真正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少一分“操心”、多一份“信心”。更好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推行“免申即享”“无感智办”等模式,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谋划更多有利于产业转型、成果转化、提质增效的本土政策,强化政策的协同整合与落地实效。加大对企业信贷需求、人才用工、信用修复等方面的精准对接和服务保障力度,匡正执法监管的温度与尺度,持续为企业“补血”“减负”“拓空间”。

  激发消费需求信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苏新消费”系列活动为契机,拓展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培育健康养老、休闲文旅、体育服务等消费热点,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重点商圈发展特色消费,支持打造吾悦“丹阳特产消费街”、金鹰“餐饮首店中心”、八佰伴“生活配套新品首发地”等。推行房票安置制度,深化高品质居住地块规划建设试点,更好保障刚性住房需求,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提升居住品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