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沙南高速、闽江上游防洪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国道322线武夷山黄土至新机场段公路、京台复线尽快开工;继续推进上浦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武夷山机场迁建项目获国家立项批复,完成温武吉铁路可研审查,推动昌福(厦)高铁、衢南高铁列入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福浦新材料、涤纶短纤循环经济产业园等89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泰盛纸业、美新科技、浙商产业园等104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海德福新材料、茶是康“三茶”融合等39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有效促进社会投资,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类招商活动,搭建央(国)企、民企、外企招商对接平台,发挥异地商会、在外乡贤作用,强化“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外招商,新签约并开工总投资2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集群项目50个以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紧抓项目谋划生成,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政策投向,聚焦环带建设、资源优势转化、产业链延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短板、生态安全等方面,新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并做实项目前期,向上对接争取支持,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列入上级规划盘子。

  提振消费需求。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坚持把旅游作为激活消费的重要引擎,顺应后疫情时代消费理念和方式的变化,发挥武夷山旅游龙头的作用,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整合优惠政策、创新营销推介,加强OTA平台、衢黄南饶联盟和长三角等重点方向的旅游协作,通过游客互送、宣传互动、政策互享,吸引更多人来旅游、来康养。依托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年会、研讨会等商事活动。加强闽江航道综合开发利用,推动“航运+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集聚人气、促进消费。实施传统消费升级行动,常态化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活动,推动茶、酒、建盏、百年蔗、名菜小吃等更多“武夷山水”名特优产品走出去;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首批26个县域商业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实施新兴消费扩容行动,大力发展网络直播、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邵武、武夷山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建设,新增网络零售额超千万元电商企业20家。

  (四)着力生态优先、建设美丽南平,厚植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决守护“好风景”,加快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加快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继续实施五大行动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十大支撑项目,推动251生态旅游环线全线贯通,配套建设观景平台、服务驿站、换乘中心等,集中资源打造首批重点村镇,建成一批国家公园门户城镇、入口社区;加强对建阳水吉建窑遗址、武夷山下梅万里茶道起点等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推动闽越、茶、朱子、宋慈、建盏建本等文化与旅游要素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武夷天空地监测等智慧管理系统建设,研究制定风景道路、城镇风貌、生态旅游、绿色交通、酒店民宿等国家公园建设标准体系,落实“三防一提升”联动保护机制,为全国国家公园建设贡献更多南平经验。

  扎实推进国土空间绿化。继续抓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和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持续开展以乔木为主的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行动,推动林分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实现从拓展绿色广度到增加绿色厚度的转变。

  持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加强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推广顺昌“一元碳汇”,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出台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稳步实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积极推动抽水蓄能项目进规入盘。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突出抓好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保持空气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推进崇阳溪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做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水污染防治工作。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村污染治理,集成整合“3510”土壤环境管理机制,实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全面安全规范处置危险废物,推进建筑垃圾规范、生活垃圾分类。

  (五)着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塑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走具有南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积极构建优势互补、互动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打造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城市。坚持“小县大城关”,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围绕“拆除一批、建设一批、更新一批、提升一批、谋划一批”,科学制定片区开发三年行动方案,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深化城市设计,打造富有闽北特色的建筑标识、文化标识,同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带动力,更好发挥县域城市连接乡村振兴的纽带作用。健全规划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和动态维护机制,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继续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十大工程、五大样板建设,开工改造棚户区7769套、老旧小区3.2万户;改造新建城市道路40公里、农村道路190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1500个;改造新建污水、雨水和供水管网240公里、燃气管道25公里。推动“两高”“两溪”等重要节点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改造新建城市绿道130公里、新增公园绿地100公顷;系统化全域推进56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精准化、智慧化管理。坚持高水平策划、设计、建设,各县(市、区)集中力量建设一个既富传统风蕴、又有现代气息的活力街区和特色小镇,打造环境优美、人文优雅、生活美好、美美与共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加快落实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加强城市供水应急能力建设和房屋桥梁安全管理。扎实做好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评、海绵城市考核验收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80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