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在宁化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宁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茂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化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两稳一保一防”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公共财政收入8.81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05亿元,增长0.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9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7元,增长10%;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首次突破300亿元,增长10.4%;争取到各级各类政策资金19.72亿元、总量居全市前列;我县获评国家级制种大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平安县。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产优产,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一产提质增效。预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1亿元,增长5.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和承包耕地细碎化整治试点,推进高标准农田、石淮灌区等项目建设,新修水渠120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整治撂荒地1.7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7.95万吨。特色现代农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河龙贡米5.25万亩、薏米3.6万亩、茶叶3.85万亩、水稻制种3.69万亩,培育丰产油茶林基地1万亩,新增林下经济1.13万亩,河龙贡米入选全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烟叶收购量连续33年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正大肉制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薏米、河龙贡米)产业园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示范家庭农(林)场5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二产提档升级。出台稳定工业运行若干措施,建立“345”服务企业机制,全年减税降费1.94亿元,兑现各类惠企资金5700余万元,长宁纺织等12家企业入选全市制造业“十百”重点企业,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在库技改项目90个,完成机器换工20台(套),日昌升新材料智能工厂入选全国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典型案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位素、光伏发电等项目有序推进,固泰有机硅等6个项目入选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加快“一区多园”建设,新建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应急产业园签订框架协议,陶瓷、循环经济等产业园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部分交付使用。建筑业健康发展,培育一级总承包资质建筑企业7家、为全市最多。三产提速扩量。预计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2%。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出台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开展“全闽乐购·乐购三明”促消费等活动,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4家,“工(农)贸分离”纳统企业3家,兴业银行宁化支行开业,石壁镇获评省级商务特色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旅游品牌持续打响,发布漫游宁化·文旅攻略打卡手册,打造网红打卡点22个,新增三星级森林人家5家,天鹅洞洞天福地森林康养基地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天鹅洞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城南镇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小镇,治平畲族乡入选全省首批气候康养福地。红色培训稳步发展,举办红色教育培训班144期,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接待21万人次,全市红色教育培训联盟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县革命纪念馆获评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吃产业不断壮大,培训宁化客家小吃学员1200人,新增小吃店413家,小吃全行业营业额达76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塑质提质,城乡发展呈现靓丽风貌。城市颜值更高。实施“大城关”战略,优化城东、城南规划布局,推进城市“东扩南伸”,水上儿童公园建成投用,康养城、慈恩文化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市规模体量不断拓展。开展城市建设品质提升行动,投入资金16.96亿元,实施城市更新、交通通达等五大工程,改造小溪边、下东门、北大街等老旧小区7个,宁阳古街客家风貌提升工程有序推进,玉屏路、翠锦桥和智慧停车(一期)等项目竣工投用,新建市政道路3.5公里、福道12公里,新改建供水管网5.5公里、雨污管网24公里、燃气管网12.5公里。落实常态化创城机制,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1+1+N”模式,启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大力推进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等整治,三轮车违法载客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回收处置载客三轮车645辆,拆除“两违”面积5600余平方米,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精细。乡村面貌更美。落实“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投入资金96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6+2”工程,推进10个省级、18个县级试点村和7个实绩突出村项目建设,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7个,成功打造“红色故里·产业振兴”市级乡村振兴重点示范线。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风貌管控和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多规融合村庄规划129个,整治违法用地435宗,提升改造农村公路43.44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7%、供电可靠率达99.91%,千兆光网和5G网络实现乡镇镇区全覆盖,城区外13个乡镇集镇和84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市场化运维,探索建立的“345”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进闽赣交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建成美丽乡村庭院、微景观等1083个,石壁镇溪背村等4个村获评高级版“绿盈乡村”,安乐镇谢坊村获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生态环境更优。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投入资金1.8亿余元,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扬尘污染和秸秆、垃圾焚烧等治理,完成燃煤锅炉整治4台、烤烟房“煤改电”310座,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居全省第五位。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实施流域水环境工程治理项目20个,新建安全生态水系25公里,水源地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深化林长制,扎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9万亩,完成植树造林1.52万亩、森林抚育2.78万亩、封山育林1.9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