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还不稳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还需持久发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依然缺乏,投资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财源增收乏力,收支矛盾依旧突出;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盼还有差距,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抓落实的能力和本领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展望2023,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奋进新征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和深化“七比一看”竞赛为抓手,落实县委“1233”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华安篇章。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左右;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8.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增长10.22%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7%左右。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范围之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激活全面升级的工业引擎,以更大手笔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提质工业经济。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深入实施“十四五”工业倍增计划,不断增强实体支撑。加速主导产业集聚,探索建立链长制,持续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和智能家具家居两大主导产业,力争产值分别达到70亿元、60亿元,初步形成规模。加强三大专业生产园区建设,继续延链补链强链,加大招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高端项目入驻,促进三大园区形成规模,提升园区整体产业实力。实施亿元项目20个,工业投资增长10%,工业税收增长15%,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中小企业专业化提升工程,扶持一批投资10亿元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培育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20家以上,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力争净增13家以上。坚持“亩产论英雄”,运用存量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评价和结果,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加快1390亩工业用地出让和44宗低效用地及僵尸企业处置,全力推进“全国土地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资,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推进重点产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建筑业发展壮大,完善扶持建筑业发展配套政策,重视内培外引,完成建筑业产值12亿元以上,引进一批建筑企业总部,引导央企、国企组建联合体,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支持社会资本投建装配式产业基地,力争年度装配式建筑占比28%以上。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精益求精谋项目。紧跟上级政策,充分发挥前期办作用,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全年策划向上争取资金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51个,省、市在建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增长23.3%。持之以恒引项目。重点围绕“2+3”产业链,用足用好招商地图,突出精准招商,推行“链长”招商、驻点招商,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组建乡贤促进会,深入厦漳泉、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推动与漳州信产集团、同安区合作,重点跟踪国栋科技、中南高科等一批项目落地,全年计划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120亿元以上。争分夺秒建项目,按照“抢时间、赶进度、抓开工、促在建、保投产”的要求,强化重点项目县领导挂钩责任制,推动39个、总投资146.9亿元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7亿元。推动福祥隆等4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重点推动华安抽水蓄能项目进场配套工程实现开工、罗溪水库项目前期取得新突破。
增强园区承载。继续集全县之力打造开发区,按照打造城市副中心的标准,深入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生产生活配套、环保设施、景观整治等10个方面加强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总投资22.5亿的开发区标准化园区项目建设,实现宜居宜业。严格园区建房风貌管控,规范主次干道沿线景观改造,改造企业封闭式围墙,拆墙透绿,开展环境卫生“百企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改善园区环境卫生。鼓励开发区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利用“移民创业园”投资创业平台,加快实施“龙轴产业园”厂房回购,推进北部片区“邻里中心”建设。完善提升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消防等配套设施,实现“六通一平”。加大与央企、省市属国企合作力度,建立高效的“管委会+国企公司”组织体系。加快农贸市场、医院等10个民生配套项目,提升夜市配套设施,打造浦角线夜市大商圈,推动开发区产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