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在东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营市市长 陈必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全力打造“三个升级版”,强力推进“五项工作举措”,创新实干、事争一流,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聚焦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要求,践行“国之大者”成果丰硕。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落地落实的新成效回报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聚力服务保障生态安全,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修复湿地14.4万亩,退出确权海域、盐田、养殖坑塘42.4万亩,互花米草分布区地表植株基本实现动态清零,第二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议在东营召开;在全省率先制定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工作方案、率先开展区域水权和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改革;圆满完成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山东生态文明学院影响力逐步扩大;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PM2.5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四长”联动护河机制成效明显,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速。聚力服务保障粮食安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4万亩,争取抗旱用水指标1.5亿立方米,制定发布全国首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方标准,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15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系进入国家、省区域试验,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扎实开展。聚力服务保障能源安全,胜利油田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中海油亿吨级垦利油田群全面投产;全省单体容量最大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用,全省首个绿电制氢项目——胜利石化总厂光伏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聚力做好安居富民工作,完成32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262套,4个“保交楼”项目全部交付,1.7万户房屋确权颁证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
(二)聚焦经济运行,主要指标走在前列。面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认真落实月度经济运行分析、季度企业家恳谈两项机制,精准分析研判,靶向解决难题,顶住了多重压力,克服了叠加困难,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快速回升向好,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初步统计,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市县成立工业运行指挥部,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等活动,“点对点”联系帮扶1013家企业和137个重点工业项目,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11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全面落实上级政策清单,出台促进房地产26条、消费11条、文旅11条等政策,开展“惠享东营消费年”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6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665亿元、45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8%。
(三)聚焦链条经济,产业转型成效显著。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突出8大产业20个产业链,加快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获评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传统产业转型扎实推进,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2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88个,利华益ABS树脂、胜华新能源电解液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化工产业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新兴产业加快扩量步伐,中船海装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刷新全球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风轮直径纪录,中国中车全球最大功率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电解液溶剂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新能源汽车刹车片国内市场占有率约50%,新材料产业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长15.9%,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攻坚突破成效显著,海克斯康在我市建成国内第3家赋智中心,胜软“云帆”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翻倍增长。服务业稳步发展,实施杨庙黄河里度假区、鲁商城市广场等重点项目,举办黄河口国际观鸟季等特色旅游活动,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增长超过50%,东营港现代海洋综合立体交通物流产业集群、黄河入海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到24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91家,黄河口大闸蟹、滩羊等产业加快提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8个,成功创建“中国对虾之都”。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质量强市建设强力推进,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36家,首届中国化学会“利华益”化学创新奖发布,建筑业实现特级资质零的突破,2家企业分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4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瞪羚”企业3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8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幅度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启动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人才金政40条”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入选12人、数量再次翻番,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96人、大学生3.1万人,持续保持高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