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7日)

  创新动能强势迸发。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800亿元,成交额居全省首位。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2家,超全省四分之一;801家企业获评市级瞪羚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31家、总量达到1.3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2万家大关,达到2.23万家。“一区两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获批国家级、省级各类研发机构225家。成立苏州太湖光子中心,组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等13个创新联合体,启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长三角园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全面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产业化。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成功举办第四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用好国际精英创业周、校园苏州日等平台,加速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达到34万人。张家港、常熟、昆山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全力推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实现首届招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等研究院加快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签约落户,C9高校全部在苏州实现重大布局。西北工业大学太仓分校、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一期先后投用。组建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总规模150亿元国家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在苏州设立,全市管理基金规模超8000亿元、数量超2400只。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9家、总数达到241家,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48家、位居全国第三,苏州成为创新与产业、资本与产业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首批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件。

  (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高水平对外合作开放格局加快构建。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东盟—中日韩(10+3)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论坛暨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进口贸易促进大会、中新服贸论坛。大力发展外资总部经济,空中客车、西门子、飞利浦、霍尼韦尔等一批总部型、研发型外资项目密集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获评全省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在国家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七连冠”。苏州自贸片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案例入选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张家港获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增长73.3%、进出口增长5%。全年完成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项目343个、投资额24.6亿美元。苏州港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货物吞吐量5.7亿吨,上海港、宁波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成立,太仓港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沪太同港效应彰显。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实施100项改革举措,连续两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推出26个高频“一件事”服务,实施370项“两个免于提交”清单,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全城通办通取”。全面推广重大工程建设“拿地即开工”模式,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审管执信”闭环管理。

  国资金融改革取得突破。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新建重组港航集团、文投集团、大数据集团、能源集团、粮储公司等一批市属国企。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超过3200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试点。5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落地,昆山金改区加快建设,虎丘区获批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

  (四)切实加强区域统筹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做好“内聚”“外联”两篇文章,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城市能级和品质持续提升。

  功能布局不断优化。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持续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G60科创走廊建设。坚持“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集聚”,着力推进市域一体化,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等规划建设破题发力,苏相合作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加快建设,太湖新城、太湖科学城、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深入开展。推动公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燃气、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市域统筹加快实施。深化国土空间规划,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三区三线”正式划定。南北挂钩、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工作成效明显,苏宿工业园区连续12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一。

  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全力推进一批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吴淞江整治项目启动实施,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用。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通苏嘉甬高铁、北沿江高铁、沪苏通铁路二期等过江通道和国铁干线同年开建,沪苏嘉城际铁路启动建设,我市“丰”字形干线铁路网主骨架正式确立。东太湖隧道、苏州湾隧道、阳澄湖星济隧道三条湖底隧道同步开工,中环西线北延、312国道苏州东段、独墅湖南隧道、金鸡湖隧道建成通车,打通了一批跨区域道路。轨道交通6、7、8号线进入土建施工高峰阶段,11号线全线动车调试,2、4、7号线延伸线全面开工。扎实推进城市道路交通“苏畅”工程,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交通健康指数在同类城市中保持第一。

  城乡风貌更具品味。设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组建名城保护集团,划定古镇、古村、老街核心保护和风貌协调范围,整体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持续推进32号街坊等重点片区改造,扎实开展架空线整理和高架桥下空间整治利用,治理违法建设1802万平方米。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试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8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考核中位列前茅。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增及改造城市绿地379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一批城市综合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9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