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消费升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筹建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和现货交易中心,增强对长三角消费辐射力,提升苏州消费市场国际化品质化水平。持续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平台经济、直播电商和夜间经济,争创全国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城市。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应用场景,提高交易占比。推动商贸综合体提档升级,做大做强一批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长租房市场建设,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提高招商质效。打好空间、设施、资金、服务等要素“组合拳”,深化与大型央企、民营头部企业和跨国公司合作,大力招引“引领型”“链主型”企业,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苏州,特别是在十亿级、五十亿级、百亿级重大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强化科技招商,加快专业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企业集聚发展。统筹考量区域发展需求,加大优质商业项目招引,有序引导商业资源优化布局。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激发招商工作活力。
(四)聚焦合作平台,不断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推动合作共赢、开放创新,更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竞争,进一步提升优质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
加强开放载体建设。把中新合作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全市域、全方位拓展合作领域,提升中德、中日和海峡两岸等开放载体能级,更好地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全面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入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平台赋能、区域合作、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取更多首创性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促进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提升,实现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推动全市经开区(高新区)在国家和省考评中争先进位。
推动外贸外资提质。深化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进口能级,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优化外贸结构,进一步提高一般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推动传统产品出口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挑战,紧紧抓住RCEP等重大机遇,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引导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培育壮大离岸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展规模。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用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政策,向设计、研发、营销、结算等价值链全流程布局,引导外资积极参与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打造区域枢纽中心城市为引领,落实省“1+3”重点功能区部署,更大力度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G60科创走廊建设,持续抓好南北挂钩、跨江融合、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任务。全方位、多层次合力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抓好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推动水乡客厅、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更高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增进与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往来,办好友城周年庆活动。支持企业在全球市场提能力、扩产能、增份额,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转型升级、良性发展。开展苏港澳多领域交流合作,扎实做好对台、侨务等工作。办好中法文化论坛、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等一批国际会议。
(五)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更加优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各项改革举措,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持续完善政务服务。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增强营商环境政策比较优势,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实现“集成办”“免证办”“掌上办”,让市民和企业办事少跑腿、更省心。创新监管模式,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深化投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推动“拿地即开工”常态化。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理顺行政区与功能区、国企与部门、国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国企活力和效率。优化调整布局结构,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推动昆山金改区、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积极争创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探索开展转型金融、航运金融。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等要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完善企情直通直报、政企联动同行等沟通渠道,积极帮助企业解难题、复元气、添活力。尊重市场规律,坚守契约精神,强化政府守信践诺,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持续降低企业发展负担,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政策落实有力度、政府服务有温度。
(六)聚焦规划引领,更高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动全域规划,提升城市能级和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