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
在嵊泗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嵊泗县县长 杨 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嵊泗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22年是嵊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其重要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叠加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承压奋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0亿元,增长6.2%,增速居全市第二、全省第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6.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54元,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49元,分别增长4.4%、6.8%。
(一)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扎实起步。
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嵊泗的光荣使命和重大政治任务。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方案,为嵊泗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承接省、市支持清单,制定出台县级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五大专班”运作机制,完善落实“每周会商+半月研究+月度例会”调度体系,启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首批4个创建示范岛建设,重点突破、合力推进的工作态势全面形成,阶段性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督查组高度评价。
(二)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因时因势迭代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七大机制”和“五快循环”,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果断处置“3·17”疫情。购置移动核酸检测车1辆,完成嵊山、洋山PCR方舱实验室建设,建成方舱医院,新增定点医院新冠救治床位80张,配置重症床位28张,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理服务,推动疫情防控从“防传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段,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海洋经济稳进提质。
构建六大产业“1612”体系,健全以项目为中心的“1+5+N”机制,产业发展格局得到系统重塑。做大做强港口产业,浙沪签署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相继开工,马迹山港2000万吨混矿项目、大洋山海工基地、裕程国际物流园区加快推进。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九年超亿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税收征管体制及利益分配第四轮会谈取得预期成果。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嵊泗海岛公园入选全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嵊山镇、枸杞乡创成省级4A级景区镇,花鸟岛全省户外结婚登记颁证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实施民宿“扩中提低”行动,花鸟村成为全市首个民宿聚落。加强旅游品牌打造,杭州萧山机场嵊泗海鲜+旅游展示店建成营业。稳步发展绿色渔业,全面推进海上“千万工程”,培育引领船36艘,完成渔船整治367艘。稳妥有序推进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探索试验“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项目,积极开展太平洋牡蛎、膨腹海马、珍珠等新品种养殖,海水养殖模式、品种更加多元。编制海钓产业发展规划,嵊山国际海钓基地启动建设,成功举办2022年全国海钓精英赛。实现渔业总产值增长6.8%。提速发展海岛工业和建筑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0%,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2.0%。LNG冷能电站、花鸟绿华零碳智慧岛项目扎实推进,入选全省第二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名单。
(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全面顶格落实上级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及时出台县级配套政策22个,全年为企业减负2.1亿元,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78亿元,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7.62亿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达10480户,增长4.4%。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标准化工作指引,落实招引企业“分类施策”管理和税务风险管控,首次获评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年度先进单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泗礁本岛污水处理厂、小菜园客运中心投入使用,526国道嵊泗段改建工程、201省道嵊山至枸杞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嵊泗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主体完工,嵊翔15号常规客轮、洋盛10号客滚轮投入运营。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海上段、菜园海塘整治提升工程、大衢-嵊泗110千伏线路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双龙大桥前期工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处置闲置土地43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71亩,盘活存量用地1393亩。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新引育“高精尖”人才11名、名牌高校毕业生6名,均创历史新高,首次全职引进外国人才1名、全日制博士1名。
(五)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群体监测分析数智平台、海上养殖未来牧场、离岛e宿、渔贷乐等一批具有海岛辨识度的特色应用落地见效。试点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市场准入更加便利。分片区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马鞍列岛“1+X”兼管新模式在全省推广。推进政府投资、国企投资、产业资金、产业项目等四类项目储备库建设,项目论证安排与政策资金保障更加精准匹配。统筹设立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化调整乡镇财政体制,财政资金绩效进一步提升。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首次采取项目竞争立项方式扶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192万元,增长12.7%。实施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机制,首批入库项目4个。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首获全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