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6日在泰州市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万闻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紧扣“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提升“产业、城市、民生”三个能级,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左右;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
经济运行回稳向上。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产业发展企稳向好。实体经济保持稳定。及时推出“工业纾困15条”“服务业纾困22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深化“三比一提升”行动,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142个、新竣工108个,总投资120亿元的盛虹储能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制定“促消费14条”,举办“苏新消费·活力泰州”系列活动,成为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培育城市,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4家,兴化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关、边检为开放开发做出积极贡献。产业质效持续改善。省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重磅出台,生物医药、海工船舶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泰兴经济开发区获批全省首批化工中试基地,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468个,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个,创成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10个、智能车间(智能工厂)24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2个,入选国家双千兆示范城市,启动省船舶工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建筑业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成立市级天使投资基金,实质化运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13家,南医大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成功落地。兑现科技创新积分奖补资金4.6亿元,新认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18家。组织科技人才活动周、泰州日系列活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848名。重点改革走向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张清单”,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推行重大项目审批超时默认制。“1+N”国企改革体系基本形成,健全国资监管体制,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市城投集团获AAA评级。通过国家级金改试点终期评估,发放创新积分贷25亿元,新增上市企业3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5万亩。
城乡发展呈现新貌。紧扣打造“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深入实施城市转型提级行动,以功能布局优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心城市建设形成新格局。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开展规划建设体检评估,六大片区规划设计不断深化。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泰福里商业街区开街运营,市体育公园投入使用,凤凰河步道全线贯通,周山河景观桥建成开放;优化市区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启用市第五人民医院,完成市中医院新院区二期工程;东风路北段、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353省道泰州段建成通车。推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新改建污水管网120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3个,建成智慧物业示范小区40个,创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12个。重大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与省交通运输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长三角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北沿江高铁正式开工,盐泰锡常宜铁路进入可研批复阶段,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加快施工,张靖皋长江大桥、宁盐高速开工建设。挂牌成立长江泰州引航站(筹),上线全国首个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泰州港跻身全国十大港口。农业农村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建成高标准农田33.7万亩,粮食单产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深入推进强镇兴村富民,实施乡村振兴“七个一”工程,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先行市(区)、中心镇、示范村创建,泰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兴化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新增中国传统村落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姜堰湖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兴化垛田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江苏主场活动。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八大类45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按时保质实施到位,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基本类民生质量更高。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5万人。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限制,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待遇和医保补助标准,长护险试点实现全覆盖。筹集(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6278套。开展特困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70元。改善类民生供给更优。坚持教育优先优质发展,中小学幼儿园新开工60所、新竣工66所,评选首届特级教师、校长、班主任50名,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泰职院获批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推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南医大附属泰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院成功挂牌,率先开展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市人民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次大幅前移,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泰兴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380户,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2家、托位2749个。品质类民生成色更足。推进健康泰州建设,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圆满承办第二十届省运会、第十一届省残运会,省运会泰州代表团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参赛成绩创历史最好,建成特色体育公园12个、健身步道50公里。筹建梅兰芳艺术中心和京剧团,建成“泰有戏”小剧场10个,《小先生》获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4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社会科学、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史志档案、红十字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