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诸多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还不牢固,融合带动能力仍有不足,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平台空间不足,“大好高”项目支撑不够,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需要进一步破除。三是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短板依然存在,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优质服务供给与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四是少数干部担当不够、激情不足、创新不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回避、不遮掩,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 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衢江实践的起步之年。当前,衢江的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多、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多重挑战,也正在迎来国内经济复苏、各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自身发展全面起势等诸多机遇。我们必须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迈好第一步、跑好第一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十个“桥头堡”重大战略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三个三”为重要抓手,全力攻坚“八大任务”,奋力谱写“五城”建设新篇章,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江实践。
主要预期目标为: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在全市“保三争二拼第一”,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300 亿元、增长 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聚焦重点、攻坚突破,切实抓好“八大任务”:
一、聚焦工业强区,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七大专项行动,市区一体推动“五链”融合,形成衢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凝心聚力强产业。围绕全市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紧盯时代锂电、吉利“三电”等“链主”型项目,主动承接智造新城产业延伸,推进研发中心、总部经济、商业综合体等一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落地;重点培育通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特色产业链;配套发展新能源、特种纸两大标志性产业链,打造若干个新兴产业链;引进“链主”型企业 2 家,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8 个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 15%、8%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23%以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省级企业研发机构 1 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8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80 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达到 3.3%以上。
千方百计拓平台。启动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配合推进 1.3 万亩的东港北片区工业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启动廿里工业用地二期收储,持续深化“358”低效企业整治,滚动储备千亩以上工业用地,实现亩均税收增长 15%以上。全力打造省级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加快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力争廿里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降到D类。按照“一园一特色”,新增布局小微园 3个以上。探索新型产业用地(M0)发展新模式。深化山海协作,加快“三飞地一平台”建设,落地产业协作项目 10 个以上,投资10 亿元以上。
全心全意优服务。落实企业社区网格化服务,优化“亲清茶叙”等政企沟通平台,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推动衢发瑞新能源材料、先导微电子、鹏辉新能源二期等项目落地开工,中显光电、鸿邦源、纤纳二期等建成投产。扎实推进“凤凰行动”,助推志高机械、海力股份等企业加快上市。
二、聚焦商贸物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四省边际枢纽港为载体,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用足用好“一县一策”,加快构建“公铁水空”四港联动体系,打造四省边际交通物流桥头堡。
建设“外联、内畅、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围绕畅通外部,加快 320 国道南移、311 省道、305 省道、东迹大道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推动杭金衢高速衢江连接线建成通车。围绕循环内部,推进霞飞跨江大桥、高安大桥建设,信安东路、梅林路等道路延伸工程建成投用,改善提升农村公路 150 公里,形成“15-30-60”交通圈。围绕互联互通,市区一体建设杭衢铁路、衢丽铁路、甬金衢上高速、铁路专用线等重大线性工程,聚焦机场迁建、两站融合,加快港区疏港铁路、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打造四省边际综合交通枢纽新门户。
优化“提质、降本、增效”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推进港区二期、保税仓、智慧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港区年吞吐量达到 330 万吨。启动衢江航道等级提升“四改三”工程,拓宽太仓、常熟等集装箱航线,打造“重进重出”示范同船模式,集装箱吞吐量 1 万标箱以上。谋划建设纸浆期货交割库、浙江纸浆交易中心项目,拓展水泥、钢材等业务和集装箱拼拆、中转联运等服务,提升元立、巨化、华友、仙鹤等重点企业集疏运能力,将港区打造成百亿级产业服务平台。
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体系。坚持以港兴产,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重大产业集群,搭建城东物流产业平台。坚持以港兴贸,加快培育临港产业,与物产、省交投等企业合作成立区域商贸平台,谋划建设大宗商品仓储交易中心,支持衢州新农都提升农产品供应辐射力。坚持以港兴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衢州银泰城、数字文体产业园、君悦总部等项目建设,引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企业 2 家。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农村(社区)商业网点 100 家。办好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新增年营收 5 亿元以上企业 1 家,在扩大消费中不断改善城乡群众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