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校长领导力提升和后备干部培养工程,推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挂职锻炼、交流任职机制,加快培养一支精通教育、勇于担当、善于治校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健全完善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持续开展“涟尚名师”评选,实施“十百千”教育领航计划,发挥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等平台引领和辐射作用,发挥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训功能,力争培养市模范教师8名、优秀班主任45名。
三、全力跑出改革创新加速度,高起点激发区域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全面激活发展潜能,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化重点改革。注重客户思维、用户体验,拓展应用“并联审、容缺办”“拿地即开工”改革成果,全流程审批时限再压降5个工作日以上;加快打造“涟快办”品牌,细化落实“营商环境10条”服务承诺,整合要素资源、优惠政策,更大力度助企纾困,以集成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再打造5项“一件事”品牌,“一网通办”率达96%。加快国企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县属国企集团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增长5%、实际上缴税收增长10%,推动安东控股、今世缘集团获AA+主体评级。
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空铁水公”综合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合理布局仓储、航空、冷链等物流产业,提升枢纽经济发展水平。加快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助力企业拓展外贸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新增进出口额超500万美元企业2户,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超33亿元。积极参与淮河华商大会、台商论坛等经贸活动,依托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全力承接昆山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新设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5个,其中台资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以上。
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全面落实奖励政策,全社会研发支出14亿元,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户以上,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0户以上。积极策应市“千企技改”行动计划,完成技改投资60亿元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户以上。探索推广5G应用,推动规上企业“智改数转”覆盖率达75%以上,新增上云企业10户、建成省级智能车间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入选省市重点人才工程10人以上。
四、全力提升城市发展吸引力,高颜值建设美丽涟水
坚持“颜值”“内涵”双提升,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做好塑特色、强功能、优管理文章,让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增强城市能级。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稳妥有序推进各类规划编制,启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清水湖湿地公园详细设计。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主城区、新城区6个征收项目。投资15.16亿元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实施淮浦路北延、红日大道改建、老淮涟路提档升级等27项重点交通工程。统筹老旧小区有机改造、公共空间环境综合整治,改造老旧小区5个,继续按照一楼一策推进“问题楼盘”实质性化解。开展城市主要出入口综合改造与环境整治,展示涟水城市名片,加快实施中山路周边、西门片区综合改造,推进城市家具更新。实施总投资1500万元的滨河新城核心区环境整治工程,大力推动滨河新城水系连通、绿化提升。深入实施防洪排涝工程,打造“不淹不涝”城市。坚持“房住不炒”,稳步落实房票政策,推动全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让居住者乐享、远行者牵挂、创业者向往。
优化城市管理。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扎实开展小区“五乱”专项整治和镇村创建“三项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全力整治违法违规建设、占用公共空间等问题,改建6座垃圾中转站,打造20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持续打响党建引领“涟心万家”红色物业品牌,全面开展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小区打造、小区业主基层自治、社区管小区试点打造、综合执法进小区、小区环境和违法建设综合整治五大攻坚行动,实现红色物业小区占比达30%,综合执法进小区占比达40%。
激活消费潜力。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更大力度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激发城东吾悦广场、大润发商圈消费潜力,扎实开展城区农贸市场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滨河吾悦广场建设进度,集聚滨河新城人气商气,新增限上贸易批零住餐企业56户以上。支持直播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发展,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层次,加快东西商圈融合发展、新老业态一体推进,满足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智慧经济,着力引进税源型、数字型、功能型、区域型总部,新增规上服务业项目30个以上。放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金鸡坨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3个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
五、全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高质量推动三农事业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速城乡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涟水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聚焦优良食味稻米、规模畜禽、芦笋、高粱、食用菌及其上下游产业,进一步调大规模、调优结构,新增优良食味稻米5万亩、设施芦笋3000亩、高粱3万亩、食用菌5万平方米、豆丹养殖1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新流转土地面积5万亩以上。全年引进培育1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超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超15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户,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各20家,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四级联创”,力争新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