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践行“两山”理念,擦亮现代化建设生态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实施“双碳”战略,投用能碳双控管理平台,启动建设临港氢能产业园一期,全年实现节能量5万吨标煤以上。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印染、化工、钢铁等行业转型升级,推进4个印染集聚区建设,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家。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秦望山绿色循环产业园创成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推进海伦石化、兴澄特钢高炉煤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狠抓污染防治攻坚。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微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开展排放大户深度减排工作,确保城区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双改善。深化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美丽河湖”专项行动,系统推进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确保69条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水质优Ⅲ比例提升至90%,国省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继续保持100%。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处置,支持高新区建设无废园区。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确保污染地块100%安全利用。
夯实生态环境基础。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省专项督查各类交办问题整改,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深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启动澄西污水处理厂(四期)建设,完成新桥、南闸污水处理厂扩建主体工程和城区90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污水主管网20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0个。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开展黄山北坡等区域生态修复,启动白屈港长江湿地保护小区建设,自然湿地保护率实现稳中有升。
六、致力共同富裕,共享现代化建设发展成果。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促进富民增收。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落实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推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各项就业补助政策“免申即享”,全年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扶持自主创业5000人、带动就业1.6万人。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深入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精准投放“乡村振兴·共富基金”3000万元,通过合办物业项目、盘活低效资产、发展特色产业、村企联合发展等形式,推动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实现村均集体收入300万元以上、人均年村级可支配收入1000元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成社保扩面3万人,统筹做好各类人员养老保障工作,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完成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440元。精准保障“一老一幼”,确保全市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3%,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个,积极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新建“残疾人之家”1家、改建2家。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500套,不断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需求。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优化公共服务。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启动五星幼儿园、南菁高中实验学校城西校区等建设,加快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华师大江阴实验学校、南师大江阴实验学校等建设,确保澄西高中、滨江实验学校、英禾实验学校等建成投用。深化“健康江阴”建设,推进办名院、建名科、增名医“三名”战略,做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改建工程,完成市中医院异地新建,实施“中医治未病”等项目。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和“书香江阴”阅读活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阴段建设。举办各类品牌体育赛事,新增一批健身步道、体育公园。
各位代表,为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我们再次遴选出15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票决。对代表票选确定的项目和群众反映集中的事项,市政府将制定方案,细化举措,扎实推进,坚决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七、坚持安全发展,营造现代化建设良好环境。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严紧细实抓好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聚焦危化品、冶金工贸、自建房、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重点攻坚事项,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源头防范治理,加快落实高危行业、高危企业、高危岗位“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措施。完成天然气管阀更新任务22.4万户。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新增消防站所3个,建成自救互救工程项目点9个,推动江苏省沿江(江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争创国家级基地。做好临港化工园区上级督查交办问题整改工作。
着力加强风险防范。坚决落实“乙类乙管”新政策新要求,推动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护稳定”,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药械保供、重点人群和场所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做实做优分级诊疗体系,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市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有序实施白屈港综合整治等8个重点水利工程,确保新桃花港江边枢纽主汛期前投入使用,提升极端暴雨等灾害天气应对能力。加强地方金融行业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市镇村三级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体系,做好环保、欠薪等领域维稳工作,把矛盾消化在平时、钝化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创成省信用管理与服务县域试点。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新增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1个。扎实推进“区域法治现代化”试点,开展“八五”普法中期工作。深化平安江阴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