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开发园区能级。按照“四主一最”定位,推动各级各类园区集约集聚发展。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方式,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切实提升产业项目承载力。坚持“亩产论英雄”导向,推动更多优势产业项目、高端科创平台、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不断提高园区经济产出率和贡献度。坚持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促进商业繁荣,促进各类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做实做优中奥苏通生态园、中意海安生态园。
全力打造“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巩固拓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成果,推动出台《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扩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信用+双随机”、触发式等监管模式。建立健全首违不罚、免罚轻罚等制度,坚决整治涉企违法违规收费,持续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全面推广免申即享、即享即兑等政策落地模式,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能。聚焦优布局、强主业、促转型、去低效,加快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三年行动。持续办好张謇企业家学院,加强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
(八)坚持人民至上、普惠共享,全力满足群众美好向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做好富民、惠民、安民、乐民之事,全力办好20项民生实事。
全面抓好富民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大学生留通返通就业率,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扶持自主创业1.2万人以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新时代“南通工匠”,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人。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调节力度,拓宽中低收入群众增收渠道,加快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7.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5万人以上。关心关爱社会困难群体,强化城乡低保、残疾人关爱、大病保险等托底政策,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加快实施通大附院新院区、市中医院迁建、市应急医院等项目,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建设,提升分级分类诊疗能力。推广“机构+社区+居家”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完成适老化改造3000户。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新增省、市级普惠托育机构20家。切实做好对口协作、合作、支援工作,大力发展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侨务、红十字、老区开发等事业。
打造江海文化名城。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上网下协同抓好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凝聚发展正能量。放大“诚信南通”、“南通好人”等品牌影响力,推进慈善之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加快打造“1+3”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通段建设。统筹资源办好“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等群众文化活动,新增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5家以上。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办好中国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九)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全力建设生态美丽南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狠抓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实施VOCs治理项目1400个,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7000辆,确保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排名保持全省前列。持续深化河长制,全力攻坚汛期水质达标,新增区域治水覆盖面积1000平方公里,力争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稳定达到100%。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系统治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
坚决守护生态本底。更高站位推进长江大保护,从严抓好长江禁渔禁采工作,深入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有序实施“退养还滩”、“退围还湿”等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三年基本贯通”目标。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完成植树造林6500亩。积极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试验区等试点示范,力争实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覆盖。
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碳达峰“1+1+N”政策体系,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着力培育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完成八大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LNG、氢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统筹推进铁路货运扩能、水路运输升级、多式联运提速,不断提高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大力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全力守护安全稳定环境。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通。
精准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新阶段防控措施,保障平稳转段,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优化防控举措,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服务体系,动态调整药品储备投放、社区服务保障等措施,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全力抓好“一老一幼”、患基础性疾病等重点群体防护救治,有效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切实“保健康、防重症”。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