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化发展重点功能区。优势区域要当好龙头,汽车产业新城要瞄准“双千亿”目标,持续加大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力度,加快补齐新能源短板,丰富汽车改装、贸易等后市场业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汽车产业基地。新兴区域要乘势崛起,蓝谷高新区要全面实施“双十双百”战略,推动通航机场正式投用,中信海直北方维修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确保千亩产业园尽快正式挂牌;经济开发区要重点突破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在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争先进位;国际陆港要突出商贸物流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加快新零售产业园区建设,力争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传统区域要加快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园、数字装备园要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攻坚行动,盘活低效用地和老旧厂房,以“零增地”带动新增长。
(三)更加注重内需提振,千方百计释放经济后劲潜力。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全面落实扩内需系列行动,更好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更大力度促进消费复苏。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组织开展区域性促消费系列活动,研究制定提振接触性消费政策措施,尽快走出疫情影响。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养老服务等消费,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等新兴消费,推动百联奥特莱斯广场、蚁家人贸易平台等做大做强,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升级。实施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支持即墨古城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开通崂山至小管岛海上旅游线路,推动阳光温泉酒店加紧建设、矿晶博物馆建成启用。
更大力度加快投资建设。实行清单化管理、工程化调度,确保省市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到75%以上。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加快城鑫零部件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210亿元以上。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推动第一批52个公益性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有效带动和促进社会投资。聚焦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支持领域,谋划争取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
更大力度服务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研究制定更为精准的惠企措施,扶持存量企业稳生产、扩规模、提效益。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产业对接会、国际洽谈会等活动。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推出专享信贷产品,引导地方金融组织资金支持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全力破解企业土地房屋遗留问题,力争完成“解遗”土地5800亩、房屋21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民营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创新分类精准服务企业模式,建立更便捷、更顺畅、更规范的政企联络渠道。组织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四)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狠抓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强长效化规划建设。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中心城区控规修编,形成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地铁7号线两侧城市设计成果。加快营流路片区安置区建设,实施中心城区东部区域和东山前片区回迁,整治提升老旧小区24个。全面贯通营流路城区段,加快建设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路,协同推进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即墨段。完善北站片区道路配套,加快龙王河人才综合体等11个重点项目进度。完成城南路等3条对接城阳区道路工程,新建整修环秀三路等46条市政道路,提升石林二路等8条道路设施,改造鹤山路龙泉河桥。完成岘山公园体育休闲馆主体。
注重精细化管理。深化市容秩序“十乱”整治,创建市容秩序示范路30条。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生违建,有效治理存量违建。扎实推进交通拥堵治理,新建5处停车场,施划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整修破损道板路面35.6万平方米。架空线缆入地70公里以上。增设公益广告2000处、景观小品100处,打造即墨古城及周边区域广告牌匾示范区。
加快数字化升级。加大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加速智能充电终端布局,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位1000个,新建5G基站1000座、智慧灯杆100根。启动城市云脑迭代升级,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应急等跨场景应用平台,融合接入数字城管、网格化治理等系统应用,打造城市运行智能化中枢。
深化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新建扩建南泉、西部和北部污水处理厂,启动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综合提升盟旺山公园、打造城区生态绿肺,新建口袋公园11个,微更新绿地6万平方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强化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扎实开展土地问题治理整顿,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更加注重乡村振兴,切实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8万亩。聚力突破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2.4万平方米交流服务中心,争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提升“采食即墨”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省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推动海洋大学生命科技科研基地、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海洋种业项目投入使用,黄海研究所水产育种中心开工建设。实施移风店等区域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50个。加快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高标准整修农耕路11公里。启动李王路北延,开工鳌东路上跨胶济铁路工程。升级改造6个小型水厂和15个村庄供水管网。加快推进500千伏岛城输电工程,新建扩容华瑞110千伏、广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2.5万户农村家庭清洁取暖和1000户农房外墙保温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