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2月27日在福州市长乐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长乐区人民政府区长 廖海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长乐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情况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考察,亲自擘画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宏伟蓝图,这是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总纲领总遵循。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创造高品质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为福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2024年10月,在新福建建设十周年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回到福建考察,从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协调融合、文化提升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讲话,要求福建扭住目标不放松,继续在“四个更大”上下功夫,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十年来三次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内容主题上高度贯通,在实践要求上相互衔接。其中,改革创新是鲜明主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改革创新,他强调“福建历来富于改革创新精神”“要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期许涌现更多的“敢为人先”;产业升级是核心基础,三次重要讲话都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要求越来越具体,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充分体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融合发展是重要途径,纵观三次重要讲话,“融合发展”出现的频次最高,“两岸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背后蕴含的系统观念都是指导推动工作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改善民生是根本目的,2014年新福建发展蓝图包含了“百姓富”的目标要求,2021年提出“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今年要求福建“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三次重要讲话都从不同维度对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重要要求。
回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主持编制的“3820”战略工程明确把长乐作为福州未来经济发展的先锋地区,并亲自主持筹建了长乐国际机场,擘画了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时至今日,长乐作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新区的核心区,成为了新福建通向世界的门户窗口,也是省会城市“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前沿阵地。十年来,我们坚持一以贯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福建高质量发展大局,坚决扛起福州都市圈主中心、省会副动力源职责使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倍,人均GDP翻了一番,牢牢把握新区新城建设契机,圆满完成撤市设区,顺利迁移行政中心,连续十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十年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新时代新长乐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特别是2021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环境和更加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持聚焦改革创新、产业升级、融合发展、改善民生四个方面重要目标,以敢拼会赢的精神特质、敢为人先的改革气魄、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一步一个脚印,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我们聚焦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格局优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以更大力度统筹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集团化办医办学改革等11个重点领域137项改革任务,整合成立区国投集团、城投集团、产投集团、水投集团四大国企,国企资产体量从120亿元跃升至453亿元,年营收从10亿元提升至51亿元,形成“财政+部门+国企+金融+民企”投融资运作模式,区国投集团、城投集团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推动更高质量创新,年均R&D经费投入超30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1家,认定省“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8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7家,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全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自贸试验区扩区,福州新区闽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成立,落地外资企业114家。
我们聚焦调优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21年的6.2:60.3:33.5优化为2024年的6.5:52.2:41.3。持续做优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推动纺织化纤、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创建纺织化纤、钢铁冶金等传统行业二级解析节点标准,推动上千家企业、上万台设备“上云上平台”,常年上榜全国工业百强区,稳居全国县级纺织产业三强。持续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充分释放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永久举办地效应,成功落户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福建分院、数字中国服务联盟生态总部,落地注册资本超717亿元的省大数据集团、神州数码、达华智能等超千家数字经济企业,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50亿元。持续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福米产业园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偏光片生产基地,临空新型显示标准化园区完整产业链条加快形成,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4%。
我们聚焦融合发展,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长乐进入“地铁时代”,“天字一号”机场二期扩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加速建设,道庆洲大桥、国道G316主线相继通车,“福州市中心—长乐老城区—滨海新城”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完成征交地5.89万亩、拆迁270.63万平方米,谋划生成总投资超600亿元的城市更新三年行动项目,实施8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三馆三中心”、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等“长乐新地标”。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率从49.59%提升至64.23%,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五大片区开发建设,系统推动总投资3.4亿元的371个乡村振兴项目,打造20个省级、2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乡村振兴五星级村4个、四星级村26个,荣获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成效突出区等称号。助力两岸融合发展,以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引进台资项目46个,建设两岸融合社区,提升台胞台企服务水平,加快打造台胞台企台青登陆第一幸福家园。
我们聚焦群众关切,促进民生福祉改善。民生投入持续加大,310项省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64.61亿元,民生领域财政支出累计达25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80%。“一闸三线”实现通水,彻底解决群众“喝咸水”困扰。教育强区加快建设,组建教育集团30个,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教育集团全覆盖,成立区教育发展促进会,落地全市首个985高校——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医疗短板进一步补齐,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省康复医院滨海院区等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14个新建、改(扩)建项目整体搬迁投用,发放医疗等救助金4亿元,受益群众43万人次。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加快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遗,长乐番薯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新增非遗项目58个、传承人46名,公布历史建筑132处、传统风貌建筑74处,高标准举办纪念长乐建县1400年等大型文化活动180场、世界女子围棋暨世界人工智能围棋比赛等大型赛事96场。区域协作更加紧密,深入开展山海协作、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助推宁德周宁、南平松溪、定西漳县全面脱贫。
二、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长乐开启百年新篇章的第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方位深化拓展“三争三领”行动,较好地完成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出口总额增长8.7%;实际利用外资1.764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顺利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亮晒比学”综合考评位列全市第三,“项目攻坚突破年”综合考评位列全市第二;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63位,持续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调旧育新、内培外引,产业结构更加完善
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加快打造县级新质生产力示范区,落实“工业提振”“智改数转”“榕升计划”等行动,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链链长制、园区标准化建设,111家链主企业预计实现产值4000亿元,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日益壮大。
传统产业根基更加坚实。大东海集团、恒申集团、永荣集团、金纶高纤连续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企业入围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11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示范工厂、典型应用场景,恒申集团、永荣集团通过并购实现主板上市。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实施总投资322.84亿元的87个省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加快推进改性工程新材料、绿色锦纶纤维等延链项目,完成158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申报,形成全市最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联盟和创新中心。
数字经济优势更加突显。全面融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约福州新区智算中心二期、源网荷储AI虚拟电厂等总投资245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全省唯一的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升级开通,“港数闽存闽算”业务正式落地,累计投用算力超2200P,建成全省最大的人工智能算力集群。11家创新企业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无人驾驶网约车”试点运行,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更加强劲。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推动外海风电、新密机电等总投资517亿元的41个重点项目落地,海西新药等7个项目列入省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长源纺织、凯邦锦纶等11家企业入选福建战略新兴产业企业100强,阿石创获评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第八届省政府质量奖,金源纺织获评第七届市政府质量奖。
现代服务业活力更加蓬勃。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新增提升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74家,平台经济纳统销售额超1700亿元,智旦运宝宝、申远贸易、纵腾网络入围福建服务业企业100强。出台支持促进餐饮业、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办主题促销活动超1900场,拉动消费5.4亿元。落细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补贴核销金额3.5亿元,带动消费超19亿元。
(二)坚持全域新区、统筹兼顾,城乡建设更加协调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互促共荣。
交通体系持续健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2航站楼钢屋盖正式封顶,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南进场路)主线顺利通车,福莆宁F2、F3线长乐机场段正式开工,机场第二高速全面动建,F1滨海快线全线实现“短轨通”。提升国省道与村道平交口交安设施97个,新增、优化公共交通线路13条,建成万寿综合交通枢纽站。牛头湾作业区4#泊位、山前作业区17#泊位建设稳步推进,松下港首次成功靠泊20万吨级船舶,加快推动福州松下港至中印尼“两国双园”道路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
城市建设持续发力。坚持成建制、大兵团征迁模式,扎实推进显应宫、柯百户、机场综保区、首占营前等4个片区、总面积91.4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西关横路片区旧城改造、首占营前片区棚户区改造建设等6个项目完成回迁安置。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22套,全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双龙新居开启申购。积极实施总投资440.5亿元的52个城市品质提升暨城市更新项目,重点推动吉祥花园、爱心花园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巩固提升全区饮水工程,加快建设总投资近24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朝阳洞拓宽工程即将贯通,供水和污水管网分别新建20公里,加快空港污水处理厂、东湖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福州滨海新城CBD核心区输配环区域工程地下空间项目全面封顶,新投时代中心等即将建成投用。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系统推进总投资6738万元的50个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建美丽庭院700个、美丽乡村微景观225个、美丽乡村公共空间53个,打造“绿盈乡村”210个,上榜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江田镇南阳村获评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扎实开展省级数字乡村创建,猴屿乡数字乡村试点平台建成投用,加快建设区级数字乡村平台,圆满举办福建省推进“全国数字乡村先行区”建设工作会议并作典型发言。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有序推进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17.47万亩粮食播种任务,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鹤上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长乐番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江田镇友爱村、溪湄村和玉田镇桃源村上榜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打造石屏亲子游、猴屿银发经济等乡村产业新业态。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率先探索制订海洋碳汇数字化监测系统、核算标准,积极开展闽江河口湿地种群保护和恢复行动,闽江河口湿地荣获IFLA亚太区杰出奖。提速“三源齐控”系统防治、“两库一洞三河”防洪排涝、河海一体化EOD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235亿元的117个“水美长乐”项目建设,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197家,完成入河排口整治227个,获评全省河湖长制正向激励奖励县。健全“海上环卫”一体化,开展长乐美丽海湾“蔚蓝公约”行动,海漂垃圾清理量超4500吨。实施总投资1.9亿元的6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其中5个项目纳入中央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库,优良空气天数比例达99%以上。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改革创新示范区”定位,始终保持改革定力,以更大的勇气、更务实的举措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释放深化改革新动能。
重点改革不断突破。稳步推进34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新一轮机构改革,新组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4家部门,精简规范议事协调机构235个,清理规范乡镇(街道)机构挂牌671个。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设立6个联合执法片区。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规范法人治理、业绩考核和资产租赁等制度,整合重组低效国有企业,完成盘活资产3055宗,划转各类资源资产111宗,获金融机构累计授信50亿元。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完成全市首单水权交易。推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闽江河口湿地完成全省首宗复合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创新组建政策对接、项目谋划、土地城建、财政收入等四大专班,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存量政策、叠加政策落实,申报发行资金总额96亿元的87个专项债券项目;获批资金总额4.24亿元的14个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获批国家“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0个、资金总额9.3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制定加强财政收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谋划生成三溪水库资源处置、砂石土资源处置、分布式光伏等非税组织收入项目28个。坚持全员招商,开展数字经济专场招商、域外乡贤大走访大招商等活动,储备在谈上海大界机器人等招商线索44条,前三季度“重大项目招商攻坚突破行动”考评排名全市第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制定出台金融服务发展激励评价办法,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意向性金融支持额度2000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1亿元。
科创能力不断提升。积极筹建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纺织功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闽侨智库·华侨经济研究中心。新区智脑获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与创新优胜奖,高技术纤维与现代纺织产业科技服务团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优化“1+1+N”人才政策体系,遴选推荐国家级人才项目22人、省级人才项目20人,引进博士、硕士231名,选派科技特派员161名,新增高层次G类人才133名,兑现人才奖励4355万元。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荐自主评价制企业12家,遴选配额制企业44家,福建省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正式揭牌。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落实“四到”“四办”要求,挂钩帮扶企业125家,走访调研1891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68件,新增企业主体3241户、升规纳统111家,企业和项目服务机制排名全市第二。正式启用福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办不成事”“帮代办”等特色服务窗口,完成首例“无证明城市”协查事项,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和“数据最多采一次”任务,办结业务超80万件,“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行动”考评持续位居全市前三,在全市首创工业、房建、市政等项目报批“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面融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长乐国际机场获批区域枢纽机场、超大型机场,省内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片区开发全面启动,落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福州至纽约客运航线恢复、首条日本全货机航线开通,完成一站式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改造升级,长乐机场旅客吞吐量超15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新增新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46家,设立首个海外“网龙学院”。巩固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成果,签约落地智慧生态风电场等总投资632亿元的31个重点项目。注重发挥海外侨胞“民间大使”作用,建成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长乐联络总部,在德国福建商会挂牌成立长乐区招商引才工作站,巩固发展与美国得梅因市等友城关系,梅花中琉文化馆正式开馆,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
对台融合不断深化。深度融入福州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对台融合协同机制,举办两岸中医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圆桌会议,全面落实台资招商发展计划,新注册台资企业30家。全面落实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政策,揭牌设立“一站两室”,成功打造两岸融合社区并开放申请,受理台湾居民居住证677人次,定制长乐区人才服务“博乐卡”,新引进17名台湾人才来航任教,吸引400余名台胞来航开展族谱对接、寻根谒祖,扩大融合交流领域,新设立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两岸青年中华凤头燕鸥保育实践合作基地。
(四)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幸福品牌更加响亮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3.3%,71项年度省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23.96亿元,“一生长乐”幸福品牌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实验幼儿园会堂路校区、首祉中心幼儿园等13所幼儿园,群众路小学滨海校区、海峡路小学教学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用,金峰前林小学教学综合楼等即将竣工,推动长乐侨中、长乐五中等中学扩容,新增公办普高学位近800个。持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三期)项目竣工验收,全国民办高校首个“全球南方研究院”正式成立,老年大学朝阳校区启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阳光学院滨海校区建成投用,并迎来首批师生近万人。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名校(园)长培养工程,组建第七届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鼓浓尊师重教、捐资助学氛围,发放奖学助学资金超1000万元,惠及师生3000余人次。
健康服务进一步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感染医学中心楼正式启用,区人民医院获“国家胸痛中心”授牌,区疾控中心、中医院、妇幼保健医院、航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投用,区肿瘤防治研究所获全国肿瘤登记工作杰出贡献奖。深化医改实践,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区疾控中心在全市率先试点对外检测服务,强化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创新打造“一系统五中心”服务体系,实现域内不同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基层片医联系制度,创建乡镇卫生院省级推荐标准5家、星级乡镇卫生院8家、星级村卫生所72家。充分发挥董奉草堂和陈修园医院等影响力,打造具有长乐特色的“中医夜市”品牌,出摊一周即吸引超万名市民参与体验。
全龄友好进一步夯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补齐公办养老机构短板,居家安宁疗护率先试点、实现镇街全覆盖,推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促成25家养老机构与一级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新增长乐(者)食堂5个。丰富托育服务供给,推动49家幼儿园开设托育班,增设1家公办托育机构,核准备案托育机构10家。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月1792元,提供未成年人关爱服务8000余人次,困境儿童心理关爱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
文体旅融合进一步深化。获评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闽江口湿地、梅花古城、洞江湖公园等总投资超20亿元的6个文旅项目建设,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入选“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闽剧《薛仁贵凯旋返》获第三届福建省民营剧团优秀剧目(折子戏)展演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有序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梅花蔡夫人庙、猴屿南岸炮台等5处文物修缮工作。在第十届亚洲武术锦标赛、第15届亚洲龙舟锦标赛、全国射击总决赛(步手枪项目)、首届“闽台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U12组分别斩获冠军,获得国家级、省级“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一等奖7个,打造“郑和杯”武术、“澎湃洞江湖”传统龙舟等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下沙踏浪电音节”“草莓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常来长乐”文旅品牌传播力持续位居全省第二。
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紧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5场,提供就业岗位超1.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6888人,失业再就业944人。全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涉及保障人数17万人、发放养老补助2.2亿元。全面兜牢民生底线,投入城乡低保补助资金7255万元,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约1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352万元。持续开展对口帮扶,落实年度松溪县对口协作资金1250万元、援宁资金400万元。
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信访维稳、扫黑除恶、“八五”普法、全民反诈、禁毒、反偷私渡等工作持续开展。高水平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实施“一县(市)区一特色”品牌法治文化阵地工程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建成“五星级”标准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推动古槐镇屿北村等普法示范点建设。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风险指数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区消防救援局正式挂牌。深入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加强“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稳妥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此外,法治政府加快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意见建议124件,政协提案128件。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配合完成十一届省委第五轮巡视工作。国防动员、拥军优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青妇、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科普、气象、防震、保密、档案、政务公开、融媒体传播、新闻出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挑战前所未有,困难超出预期。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以攻城拔寨、移山填海的磅礴伟力,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打赢一场又一场攻坚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航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关心支持长乐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向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长乐受自身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的制约,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三保”压力持续增大;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够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不够强,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够畅通;部分行业和企业仍存在不少困难,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振,土地、资金等要素趋紧;城乡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民生保障还有薄弱环节,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安全生产、经济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压力依然较大,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正视困难、坚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