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全国争先进、全省争一流、全市争第一”目标,立足“五个区”战略定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招大引强,坚持提质扩量,深入开展工业提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招商提质、交通会战“五个年”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打造具有产业竞争力、城市吸引力、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中小城市!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用项目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大力营造抓项目、抓投资的浓厚氛围,把工作精力集中到项目上,把优质资源集聚到项目上,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要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制度,聚焦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落实“一线工作法”,做好全过程帮办,着力实现项目服务“高效率”。要紧盯大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万家水库等237个市级重点项目,积极谋划一批利民惠民、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让项目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新竣工20个以上,谋划储备省级以上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房屋征迁26万平方米、土地征收8500亩,保障项目用地5500亩以上。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聚力增量提效,扎实推进工业强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夯实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链,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加速增长。
一是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和质量。开展工业提效年活动,大力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千亿规模行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50亿元。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向高端、轻量、总成、核心部件方向升级,建成投产鼎瑜智能底盘一期、威格美动力总成等项目,开工建设保隆空气弹簧二期、亚新科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项目。持续推进耐磨铸件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建成投产山虎机械二期、中达滑动轴承一期等项目。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推动关键元器件实现技术突破,建成投产大地熊高性能永磁材料、天成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器等项目。组建港口化工园区市场化运营公司,建成运营综合配套和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加快精细化工、新材料、新型医药等高端产业项目的招商布局。支持紫燕食品、老娘舅等龙头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开工建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等项目,延伸布局材料加工、储能等产业,逐步建立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二是提升工业经济平台承载能力。支持经开区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完成社会事务剥离,着力提升开发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完成河沥园区成片开发方案修编和兴宁路两侧地块控规编制,建成兴宁路综合能源站。启动建设南极东路二期等道路3条,改造提升宁阳西路等道路7条。加速推进港口园区自来水管网延伸和路网工程。新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建成运营汪溪智能制造产业园、企业科创服务中心。加快东津特色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中溪、梅林、宁墩“园区+公司”市场化运营,持续提升园区经营效益。建成运行中溪污水处理厂、LNG气化站,加快基础路网、标准化厂房建设。
三是提升企业主体市场竞争力。持续推进“五大倍增”行动,新增市场主体6900户、规上工业企业60家、限上商贸企业5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支持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单打冠军”,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家。持续壮大资本市场“宁国板块”,力争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东方碾磨进入上市辅导期,金鑫电机完成新三板挂牌,直接融资25亿元以上。坚定不移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用地攻坚行动,加大力度推进工业用地“退二优二”,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确保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
四是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发挥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全要素链接和资源配置枢纽作用,加快“123N”平台体系建设,打通企业“研产供销服”全场景需求。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汇集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个和5G工业应用场景2个。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完成5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个,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力争建成省级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本。
第二,聚力激发动能,扎实推进开放创新。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用好用活各方资源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发展的动能与活力。
一是大力实施交通会战。扎实开展交通会战年活动,推进“33411”重点交通工程,加速构建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建设宣绩高铁、皖赣铁路改线工程,谋划推进宁国至临安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宁国至安吉高速,加快建设宁国至旌德高速,谋划推进宣桐高速仙霞互通。建成西北外环一期、南外环,开工建设西北外环二期和东北外环,启动实施G329小汪村及梅林段“二改一”、滨江大道大中修。完成青龙湾通用机场改扩建,编制通用航空产业规划。坚持交旅融合,加快“皖南川藏线”主线提升工程,谋划打造“皖南唐古拉”越野自驾线路,启动建设云梯至方塘南部山区东西向通道,打通一批县道“断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