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乡面貌在精雕细琢中日益焕新
空间布局日臻优化。“五湾五城”格局初步形成,红沙湾科学城、灵山湾生态城、九龙湾智造城完成概念规划国际方案评选,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规划和城市设计基本稳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镇村布局规划(2022版)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雪浪、河埒等地区控制性详规完成动态更新。新型用地布局持续优化,形成产业用地分类盘活“一张图”,工业园区“六抓六促”腾退低效用地1470亩、清理整治低效企业超300家,处置批而未供土地超1900亩、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城乡发展日趋协调。运河湾、荣巷等片区城市更新有序实施,无锡太湖植物园一期开工建设,太湖郊野公园首批项目顺利完成,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52万平方米,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部,稻香片区老旧街坊改善入选首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完成房屋征收153万平方米。金城西路东蠡湖人行天桥启动实施,南湖中路、安南路等道路完成升级改造。推动高品质住区建设,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5个,新建节能建筑120万平方米,华润悦府项目获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合格村比例达到95%,建设现代“美丽农居”682户,打造市级最美村庄1个、特色田园乡村2个。建成一期高标准农田873亩,山水城获批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城市管理日渐精细。深入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智慧城管”平台完成扩容,城市管理物业化深化提标,城市管理单元合格率100%、优良率98.5%,河埒街道北桥人家小区入选省级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示范点。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区”,组建城市管理“红旗班”提标环卫保洁,建设“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项目5个,拆除各类违章户外广告1.65万平方米,主次干道沿线垃圾桶“撤桶建点”任务全面完成,马山街道获评国家卫生乡镇。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73个,新(改)建公厕33座、小游园15个,更新城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276处。开展“城管进社区”行动,“城警联动”机制高效运作,停车秩序和市容秩序巡查监管进一步强化。
四、环境质量在压茬攻坚中有效改善
河湖治理系统实施。全面开展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五大工程”,实施“美丽河湖”项目58个,完成箱(管)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建成市级排水提质增效达标区9个,提优支浜水质20条,梁溪河北岸9.3万平方米建筑外立面改造、蠡湖东部区域畅流活水试点工程如期完成,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101条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河道优Ⅲ比例达到91%,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成效位列全省涉农县(市、区)第一等次首位。完成治太重点工程24个,打捞蓝藻35.5万吨,环太湖大堤(滨湖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连续15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
污防攻坚有力深化。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问题整改全部办结、反馈个性问题整改完成并报市级销号。有序实施年度大气治理项目831个,系统开展工地扬尘管控、大气污染防治和微环境保洁,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行业企业源头治理和减排实现全覆盖,PM2.5平均浓度全市最优。常态化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小微企业危废和小型医疗机构医废集中收集体系全面建成。
生态保护不断加强。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开展涉水、涉气、涉危废等专项检查。实施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水源地生态补偿、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等工作有序推进。全面推行区镇村三级林长制,新增成片造林204亩、城镇公共绿地35万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均位列全市第一。严守耕地保护底线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501亩。马山西太湖湿地公园成为全市面积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生态湿地。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五、民生福祉在补短提质中持续增进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成立全市首个商圈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18人,扶持自主创业3206人,落实公益性岗位、社保“两项补贴”和稳岗补贴1.1亿元。制定落实温情救助、“齐心抗疫”特殊困难群众纾困帮扶等政策,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622万元,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11个,区慈善基金会获评全省“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加强“一老一小”保障体系建设,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51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100%,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225户,打造友邻客厅32个,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6家,全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到22家。建成市级五A“残疾人之家”2个。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实现“八连冠”。2022年是民生实事项目人代会票决制的第一年,经全体代表票决通过的8大类24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有力提升。调优山水城、美湖等重点片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启动建设,太湖高中“太湖书院”开班,建立K12教育高质量品牌联盟,成立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市九院创成全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马山、荣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省社区医院,海吉亚医院正式开工。完成“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项目5个,建成开放公益特色小剧场7个。更新提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一批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建成投用,成功举办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第四届高层次人才运动会。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完整全面准确把握和执行中央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加强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以快制快应对多轮输入型疫情,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建行政调解服务中心6个、委员会4个,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535件。新增法律援助站点5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37件。强力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中央、省交办重复信访事项和重点人员化解稳定率100%,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期安保维稳任务,我区获评省信访工作示范区。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成启用区应急指挥中心,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行业领域百日攻坚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食品安全保持“零事故”,全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