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2日)

  (四)着力建设数字槐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变革。

  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建设高效协同指挥体系,以槐荫智脑中心为核心,加快推进系统整合汇聚,强化数据融合治理,提升城市大脑调度指挥决策能力。优化完善“一网通办”,构建智慧惠民体系,持续推进医疗医保、社会保障、入园入学、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便民化,优化“爱山东”槐荫分厅功能,提升移动端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无证明城区”建设,基本实现“一屏指挥”“一网通办”“掌上办公”。

  加快打造数字社会。加强“槐荫智脑”对社会治理支撑作用,构建基础民生服务、城区智慧治理等重点主题库。深化实施“雪亮工程”,建成一批基础型智慧社区,打造1—2个成长型和标杆型智慧社区,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加快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依托开创集团、一点资讯等企业,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全链条赋能实体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持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现有大数据潜在价值,着力构建数据、算力、算法联动发展格局。深入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强化5G融合应用及产业带动,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各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建设,优化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流程。强化“槐小花”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延伸,向社会民生拓展。加快推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的互通互认,推动全程网办率再攀新高。

  抓好宜商中心建设。打造“槐荫惠企政策服务队”,拓宽联系企业渠道,推动国家、省、市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优化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企业在槐荫创业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审批服务关键节点、核心环节,优化再造办事流程,严格执行“清单之外无审批”。加快提升“齐鲁之窗”政务服务大联盟通达开放影响力,全力推进京沪沿线城市、黄河流域沿线地市州“跨域通办”签约全覆盖。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部分行业探索推行“一业一证+证照联办”许可模式,实现“准入即准营”。

  (六)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彰显槐荫魅力。

  积极推动城市更新。认真落实全市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中优”战略实施,启动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二期、福音里片区、御景城北片区、段店片区改造项目二期、试验机厂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经十纬七东北地块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精细管理,加快推动保护更新、业态迭代、内涵提升。扎实推进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既有建筑加装电梯40部,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全力配合保障轨道交通、济郑高铁、京台高速改扩建、腊山河西路北延等交通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功能完备、品质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精细开展城市管理。狠抓城市家具保洁、广告牌匾整治、建筑外立面提升不放松,持续创建特色道路、特色街区。拓展推进厕所革命,打造“星级”公厕和城管驿站。推广“城管进社区”工作,高标准配置城管工作站,改造升级垃圾分类设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施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建设腊山立交综合公园、刘长山路游园等7个公园,围绕经十路沿线、西客站片区等重要节点增设口袋公园,有机串联各类景观资源,建设适宜骑行步行的线性绿色空间。进一步推动物业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交通秩序管理,让城市环境更宜居、群众生活更舒心。

  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加大济西湿地、黄河沿线生态修复与保护,不断巩固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生态优势,全力构筑黄河生态屏障。深入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持续优化,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强力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综合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进“无废城区”建设。巩固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和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扛牢重要农产品供给。严格落实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大节水设施应用,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努力培育“超吨粮”和“吨半粮”攻关片区,持续扩大“吴家堡大米”等优质粮食生产规模。积极推广优质蔬菜品种,建设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全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稳产保供能力。积极构建“一心两园”渔业发展新格局,指导禽畜养殖户健康规范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2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