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心系“国之大者”,牢记殷切嘱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步调一致向前进,发力奋进争一流。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聚焦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做大做强13个重点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互促共生,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跨江融合发展,不断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新优势。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制定实施民生“1号文件”,更高水平实现“民生七有”。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用心用情解决好教育、医疗、“一老一幼”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建设法治扬州、平安扬州,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坚定不移建设美丽扬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蔚蓝扬州”“水美扬州”“净土扬州”建设,集中攻坚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持续开展绿杨城郭新扬州行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里下河地区绿色崛起,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决扛起“让古运河重生”重大使命,系统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高标准打造瘦西湖世界级景区,积极推进唐子城片区保护利用,让扬州的文明文化在全国更有分量。持续擦亮“三都”品牌,深入实施重大文旅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
坚定不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提升“八种本领”“七种能力”,提振“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精气神,挺起“攻坚克难、承压而上”的硬肩膀,敢于直面挑战,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突破提升,创造更多扬州经验、扬州品牌,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三、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发力奋进年”部署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正增长,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保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投资消费协同发力、内需外需协调发展,保持经济运行稳步上扬的良好态势。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适时出台一批增量政策,更好发挥“苏企通”“易申报”等平台作用,推动惠企政策即出即知、直达快享,减税降费100亿元以上。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支持力度,新登记市场主体10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800家、上市挂牌企业5家。推动财政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开展“拨改投”试点,完善政银投企融资对接常态化服务机制,贷款余额突破900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15%。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擂台赛”,深入开展基金招商、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深化与世界500强、央企国企、实力民企对接合作,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数增长10%以上,力争百亿级项目实现更大突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紧盯列省和市级重大项目,精准做好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全年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超8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争取并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和专项债券,探索REITs等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消费提质扩面行动,活跃百货零售、餐饮文旅等传统消费,鼓励新能源车、绿色家电消费,大宗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提升2个百分点。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举办淮扬菜美食节、早茶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培育美食之都示范街区3个、示范店15家。探索商业综合体转型发展,壮大数字消费、夜间消费等新业态。推动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争创省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