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在
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镇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曙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的工作及成效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寻常,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叠加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困难和挑战比预想中的更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增强了发展信心。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经济指标绝大多数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既定的110多项重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第一议题,时刻对标对表“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自觉把镇江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主动扛起服务国家和全省战略的使命担当,创造性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我们铁腕推进整改,持续巩固长江禁渔成果,拆除违法建设、江滩复绿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绿化近1.5万亩,长江镇江段生态系统加速修复。扬中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立行立改,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企业实现清零。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粮食安全,我们坚决扛起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吨粮田”4.4万亩,整改“非农化”田地4800余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上年,实现“三连增”。我们有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对开发园区整合、土地片区开发、惠才措施扩容、招商引资政策规范、违法违规用地整治等重大事项进行谋划推进,一批发展瓶颈实现破题,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化解。
过去一年,面对延宕反复的疫情形势,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心竭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严格执行国家防疫政策规定,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果断处置多起输入性疫情。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选派多批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海南、新疆等地抗疫,圆满完成涉疫地区外转人员集中隔离任务,为全国、全省抗疫大局作出了镇江贡献。进入12月份,随着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按照国家最新要求,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策略,工作重心由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该放的放到位,根据情况变化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核酸检测和健康查验措施;该备的备充足,储备各种必要的医疗物资和医务力量;该守的守牢固,摸清重点人群健康情况,实行分类分级诊疗,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抗疫第一线,非常辛苦,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运行“三重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高效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政策,结合实际追加出台“纾困解难24条”措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缓税、留抵退税127亿元,助力企业渡难关、提信心、稳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我们持续做强产业支撑,把大力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扬帆计划”、“云帆计划”和“甘露行动”,推动制造业发展稳中转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增长12%,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43.4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列统投资115亿元,新认定省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15家,新增应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家、总数达到12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91家,丹阳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2家、占镇江全市比重约40%;推动服务业发展稳中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左右,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稳中提质,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穗行动”,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金凤行动”,新增农业品牌36个,句容市7个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我们持续汇聚创新动能,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3家,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9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19家、国家级科技孵化载体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5家,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获批落户镇江高新区。润州区官塘创新社区完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创新实施特许经营权项目。人才“镇兴”行动扎实推进,累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78人、大专以上人才3.9万人;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6个,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500项。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我们大力培育数字产业,新增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企业133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华为(镇江)数字联合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正式运营。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入选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我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用心护航企业发展,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在全省率先建成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平台,“一网通办”、“一端通办”覆盖率达到98%;尽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3709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城市信用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9位;深入实施外贸培优扶强行动,进出口总额增长25%,镇江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新增市场主体6万家,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过去一年,面对人民群众美好期待,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453元、32764元,增速快于经济增长。我们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抓好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发放稳岗返还和创业贷款担保资金6.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做好弱势群体兜底保障,困难群众保障“扩面扩围”,住房租赁补贴“降标扩面”,财政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资金达到4.3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调整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医疗救助范围首次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重要农产品保供和能源电力保供安全有力。我们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政府坚持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40项市政府民生实事和47项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的项目按照序时进度落实到位。教育“双减”工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居全省第2位,丹徒区创成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镇江市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新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普惠型托育机构21家,“一老一幼”配套服务日益完善;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生活环境的期待,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新建“绿岛”项目4个,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2.8%,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7.8%。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5万平方米。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70%以上的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超过120万元。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获省最高5A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