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聚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通提供优质环境
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把稳就业摆在首要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和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力度,到2026年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坚决惩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失地农民、优抚安置等各项保障制度。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我区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提升服务供给含金量。坚定不移建设教育强区,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淮师附小大通校区、淮南市第十五中学(淮南实验中学大通校区)改扩建、孔店中学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九一小、大二小、方楼小学、瀚城小学等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我区10所幼儿园学前教育二期提升项目建设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不断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全面推进健康大通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全面落实三孩政策,加大托育设施和托育服务建设;扎实推进优生优育,加强孕前优生检查和婚前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文化设施配置体系,建成全区应急广播体系;逐步打造旅游景点,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建设。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落实国家总体安全战略,深入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认真开展“八五”普法,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街镇、居村两级综治中心(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调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完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制度,推进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纵深推进“平安大通”建设,深入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加快“雪亮工程”“平安智慧小区”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数据上云、服务下沉”,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毫不放松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持续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1+9+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确保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扎实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起步之年,也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大通建设的重要一年,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之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明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聚焦上述目标任务,明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攻坚重大项目,奋力铸造发展新引擎
千方百计谋项目。围绕国家和省市战略导向,紧盯“四化同步”,分领域谋划、熟化项目包,建立项目前期、融资、土地、建设四张清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和专项债资金支持,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全年动态谋划亿元以上项目38个以上、总投资644亿元以上。健全三大新兴产业和两大现代服务业“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引资考核激励办法,拿出真金白银重奖“有功之士”。建立“产业链链长”负责制,大力开展建链、补链、强链招商,促进形成集群效应,全年引进内资40亿元以上。
尽心尽责建项目。持续深化区四大班子包保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着力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转化率。加快推进东部路网建设,实现与经开区、高新区无缝对接。着力做好环保综合资源再利用、步瑞吉服饰加工二期等46个项目前期,力争高塘湖水环境治理、206国道改扩建、安颐养老院等21个项目落地,确保唐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淮师附小大通校区等17个项目竣工,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保项目。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更多土地指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政府融资平台,深化“政银担”合作,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水平。建强人才队伍,通过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重点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搭建“人社部门+园区+乡镇+企业+学校”招工、培训、就业一体化平台,挖潜人力资源,培训1000人以上,让群众在家门口有更高质量就业。
(二)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奋力提升经济新能级
加快壮大现代工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推进大通工业新区5.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加快大通工业新区四期、上窑工业集聚区二期规划建设,全力打造百亿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鼓励支持现有规模企业、骨干企业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力培育支柱产业。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发挥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坚决淘汰高能耗、高风险、高污染、低效能的企业,确保土地、资金、资产等要素向重点企业集聚。坚定不移孵化培育中小微企业,全力以赴推动规模临界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全年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