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砀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3日)

  (四)持续抓机遇、开新局,全力提高开放水平

  着力深化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比肩长三角地区标准,加大数据归集力度,协同推进“宿事速办”,逐步推进“跨省通办”。大力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面建立“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机制,切实解决企业难题。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设立市场化产业引导基金,用资本的力量推动项目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引导融资平台参与市场化经营活动,推动平台公司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达到主板上市条件1家、实现新三板挂牌1家、省股交中心挂牌15家以上。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组织架构。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

  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调整充实专业力量,完善“双招双引”路线图、产业发展“鱼骨图”,全维度、高强度推动“双招双引”。坚持顶格战法,建立县领导领衔领办制度,推进重大项目快签约、快开工、快投产。强化平台招商,整合各类招商要素,积极对接“投资安徽”数字化调度平台,链接更多优质资源。强化以商招商,“赋权”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招引更多的延链补链强链企业。强化基金招商,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利用基金的力量招引优质企业和团队。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5个,实际到位资金50亿元,利用外资1.3亿美元。

  聚力做强园区平台。吃干榨净支持皖北发展各项政策,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推进开发区与徐州经开区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在产业协作、创新发展、设施共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对标苏浙沪先进园区管理经验,探索实施“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和目标化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编制土地批供“一张图”,实现优质项目“拿地即开工”。加快调整开发区能源结构,大力推进工业供热管网建设,减轻企业能耗负担。强化园区金融保障,建立“政府母基金+政府产业基金+市场基金”的基金丛林,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五)持续抓特色、促升级,全力优化第三产业

  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完成“一号公路”建设,有效串联旅游资源,打造全景砀山。加快建设“马术小镇”、完善提升“酥梨小镇”,争创省级优秀旅游名镇1个、旅游示范村2个。深度挖掘梨文化、黄河故道文化、传统民俗文化,赋能“梨花节”“采梨节”,促进旅游资源向文旅品牌转化。充分利用原生态资源,大力融入康养元素,促进休闲度假向康养之旅转变。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转型。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融合发展电商物流业。支持本土电商企业开展社区团购业务,做大做强“壹度易购”“壹度拼拼”社区团购平台。加快推进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项目落地,引导电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充分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势,积极对接蚌埠自贸试验区,发展跨境电商。力争电商交易额增长5%。坚持用市场的逻辑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仓储物流项目,加快建设邮政仓储物流园,开工建设亚琦商贸物流园,积极引进传化物流产业园。鼓励本土企业成立物流协会,优化整合物流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提升行业总体竞争力。

  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促进服务业品牌化、高端化,推进百货大楼、梨花里商业街、古城商业街二期建设,打造一批高品质商业综合体、步行街。支持发展夜游街区,繁荣“夜食”“夜购”“夜娱”等夜间经济,做大做优环城河夜间经济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大力培育周末经济、假日经济,扩大节假日消费。深入挖掘乡村消费潜能,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下沉供应链,引导优质产品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5家。

  (六)持续抓生态、优环境,全力守护绿色家园

  积极开展节能减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启动编制县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控,有序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鼓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培育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中车风电、颐合风电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固碳成效与能耗指标交易挂钩。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持续开展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聚焦“五控”要求,突出抓好“散乱污”企业、道路施工扬尘、工业废气、燃煤污染等综合治理,力争PM2.5浓度下降到47.5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开工建设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升级扩面镇(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强化跨区域联防联治,加快实施复新河、故黄河、小神湖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固废排查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提升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水平。

  扎实开展生态建设。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打造美丽宜居生活环境。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全面启动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深化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新增造林2500亩。扎实做好黄河故道十年禁渔工作。深入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持续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改革制度化、规范化,压实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3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