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28日)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定不移打造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让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最强引擎。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8%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发挥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作用,促进更多创新资源涌入杜集。放大淮北理工学院人才和智力优势,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常态化对接,着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承接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发展各类创投基金,加大对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坚定不移打造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区。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重点,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稳步提升制造业比重,持续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支持政策,加大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力度,持续深化“双招双引”,积极打造长三角煤矿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智造杜集”。

  坚定不移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坚持生态立区,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推动城市加快转型、镇村特色更加鲜明、城乡融合持续统筹,倾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美丽家园。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污染排放减量化、产业发展低碳化、人居环境清洁化。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河湖、林田长制。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坚定不移打造毗邻友好共建合作区。推进产业布局一体谋划,主动对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高质量推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全力打造毗邻友好共建合作区。

  坚定不移打造五治融合共享幸福区。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构建现代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让全区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9%、10%,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发挥毗邻区位优势,在融徐协同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杜集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要下定决心以如火如荼的开工项目、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争取发展上的更大主动,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深切期望。

  着力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借力徐州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加速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循环“大通道”。加快实施汉马西路、富民路等省际毗邻地区道路,开工建设青年东路、荆州路,全力推动淮徐快速通道、萧徐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扎实做好淮北—徐州观音机场快速通道、杨河南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对接徐州地铁S4号线,实现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无缝对接。

  着力推进产城深度融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推动政策对接、区块链接、产业承接,加快建设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瞄准徐州现代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产业,主动参与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分工协作,积极探索园区合作新模式,打造融入徐州都市圈的“桥头堡”。加快建设绿地文旅小镇、段园葡萄小镇,促进葡萄产业、民俗文化和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徐州等周边人群来杜投资置业、休闲养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徐州“后花园”。

  着力推进新兴产业集聚。积极引入总部经济、研发机构,联合组建特色产业联盟,增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打造苏皖毗邻地区增长极。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深入对接万马产业发展集团、深圳众帮创道产业园等,先行启动建设200亩专业园区。大力出清“僵尸”企业、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全面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强化产业链招商,编制徐州市产业链分布地图,加强与徐州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沟通联系,掌握产业走向、投资动向。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通过股权注资引导和吸引新兴产业落户杜集。

  (二)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杜集高质量转型发展,最大的潜力在工业,最大的希望也在工业,全区上下一定要坚定不移高举工业立区旗帜,紧紧抓住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强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推动园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力申报长三角煤矿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推动相山水泥年产260万吨水泥绿色智能示范线、华智药业、雨佳木业、新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9个在建项目投产达产,尽快开工瑞德磁材、天目先导等9个签约项目,重点跟进徐工集团试验场及配套产业、山河液压桩机整机生产线、上海特百佳科技动力等13个重点在谈项目,形成梯次接续、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强与扬州广陵经开区、徐州高新区、贾汪高新区对接,力争在园区合作上取得新突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3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