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城镇全面起势。投资4990万元,改造完成老旧小区5个。时代天境、春月美庐等高品质商品住宅加快建设。棚改项目同步收尾,东岳雅苑、双龙雅舍、和谐新家园、朔湖佳苑、孙谢里分配入住,绿景庭院、都市花园、朔湖东苑、福兴雅苑、罗马公馆即将交付使用,方安路300亩旧城改造全面启动。
城市治理更加精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非机动车整治常态长效。争创“无违建区”,拆除违法建设32处、面积8400平方米。结案城市管理有效案件2.9万件、结案率99.9%,位居全市前列。建成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30处。新改建充电桩175组。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我区环境信访件25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朔西湖环境治理(一期)建成开园,以市场主导投入为代表的采煤沉陷区治理3.0模式,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新增造林500余亩,栽植苗木3.5万株。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9%;优良天数比例为77.8%,同比上升9.2%。获批水生态断面考核补偿资金1350万元。乡镇及农村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专项监督长制推深做实。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充分彰显了“杜集温度”
健全社会保障惠民。坚持用有限财力做成最大民生,民生支出15.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新增城镇就业95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开发公益性和就业见习岗位774个。新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3名。段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成运营。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2所,朱庄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建成使用。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8户。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8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8500余人次。织密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优化公共服务为民。区实验幼儿园入选全国家园共育百所示范幼儿园。投资2亿元的高岳学校开工建设。成功促成市一小、西园中学与绿地21城实验学校合作办学。撤并规模较小学校14所,投资2000余万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区人民医院即将投入使用。建成体检中心5家,完成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建设27家。配租公租房3215套。新建全民健身苑4个。新增体育场地3万平方米。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暨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80场次。杜集区蝉联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推进社会治理利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警民联调”机制。新建标准化警务室19个、智慧安防小区4个。“一室两队”建设持续优化,警务运行与社会治理“双循环”有效打通。星洲国际智慧试点社区加快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杜集区在全省农村广播电视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作典型发言。结案各类劳动争议57件。持续深化“四最”改革试点,办结“最多投一次”信访件305件,一次性化解率达99%。承办法律援助案件414件。大力推进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36件,调解成功率达98%。军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扎实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积极支持工青妇、残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外事、审计、统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机关事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区民兵新质分队首次参加战区联演联训,区人武部获评省军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表彰。
一年来,我们优化政务生态、加强自身建设,全力展示了“杜集形象”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100%。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万条。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办结人民网留言、省长热线、市长热线和政风行风热线3000余条。强化督查检查,注重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谈话,深入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市委和区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营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任期奋斗目标胜利实现。过去五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多重矛盾交织、资源枯竭转型阵痛的严峻考验,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现代化美好杜集建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五年真抓实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年均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4%。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0%和9.6%。南部东湖商圈日益成熟,西部开发园区稳步扩展,中部科创新城谋篇起势,东部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北部段园迎来发展良机,多点支撑、协同发力的发展格局不断构建,杜集的区域竞争力、地域美誉度显著提升。
五年蓄势赋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7.2:61.3:31.5调整为6.3:43.8:49.9,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中冶淮海、海螺水泥、口子酒业、上海电气、山河智能等具有带动作用的传统产业持续改造提升,维尔发机床、富林环保、福本机械、金鹏智能门窗等具有接续性的新兴产业茁壮成长,雨佳木业、瑞德磁电、天目先导、华智药业等项目成功落户。
五年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亮点纷呈。全力推动300余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等20余项改革纳入国家、省试点。“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区行政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户。全省首家金融法庭揭牌运行,开发区综合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人事超职数配备全部消化,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扎实推进。推深做实东昱建投改革,资产由改革前的8.48亿元发展到目前的137亿元。率先在全市成立区一级土委会、规委会,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新增新三板等上市(挂牌)企业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1件。制定行业标准6个,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6个、省专精特新企业17家,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