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在潘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李国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潘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困难多重交织、挑战超出预期。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承压奋进、笃行不怠,全力以赴推动潘集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荣获“2024年安徽市辖区综合竞争力30强”称号。2023年度市对县区目标考核,位居二类考核单位(6个区)得分排名第2位。
这一年,我们坚持发展“重心”,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谋划申报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30个,总投资约53亿元,项目申报数量和获批资金均创近年新高。新能源智慧物流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潘集500千伏变电站项目提前半年通电。国网潘集区生产综合用房等28个项目竣工投产。潘集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新材料十强园区。
这一年,我们坚守发展“初心”,民生福祉全面增进。50项民生实事提前完成。潘集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主体竣工,潘集人民期盼已久的淮南淮河大桥、S63怀凤高速淮南段开工建设,G345潘集段、S10扬淮高速淮南段实质性推进。教育改革案例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县域改革案例。率先在全市建立市、区、镇、村四级健康管理联合体,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健康中国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县区。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夹沟镇庙前村农民文化大院精彩上演。
一年来,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聚焦转型升级,产业基础稳中加固。举办“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 “双招双引”恳谈会。调整充实区产业发展招商专班,成功签约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2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88.5%。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家,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29亿元,完成高技术产业产值1.96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实现倍增。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71.3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完成科技固投0.4亿元,实现新突破。推荐申报企业双创之星3个,第八批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通过市级验收1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6.3%。潘集工匠学院顺利揭牌。引进区级科技孵化器,入孵企业6家,毕业企业1家。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一期标准化厂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入驻率达70%以上。18.6万平方米潘东新城智造园建成。持续推进园区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改造提升,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
二是聚焦改革创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各项任务。把准改革方向和战略重点,序时推进59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形成“先谋事后排钱”项目预算格局。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潘建投并入潘城建整合重组工作。淮畔集团与央国企开展深入合作,上线“淮畔小集”电商平台,提升“造血”能力。稳步推进社区矫正片区协作试点改革。土地集约节约改革全国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三类土地”940余亩。矿产类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获得300亩建设用地激励指标。创新搬迁安置新模式,推行房券安置,408户群众选购新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腿”。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成功上线12类“一件事”服务。落实企业诉求“挂号制”办理等工作机制,通过省为企服务平台收办企业诉求问题485个,办结率100%。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52716户,同比增长7.12%。
三是聚焦全域统筹,城乡面貌加快提升。启动11个乡镇街道和86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淮潘公路改造提升项目设计方案通过市规委会审批。潘集区内涝综合治理、刘圩棚改二期、潘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舜耕山路建成通车,凤潘次高压项目燃气管道潘集段铺设完成。田集街道彩虹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实施危房改造929户。办理宝辰花园二期、碧海新村二期产权证220户。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建四分类垃圾亭126座,智能垃圾房2座,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3962起,清理卫生死角260处。打造城市精品游园3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40个、公共充电桩100个。提升改造县乡道路17.4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55.59公里、安防设施提升50.94公里。
四是聚焦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加强。全年粮食总产量34.8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完成新增耕地1700亩、增减挂钩218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改造提升7.5万亩。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农业生产大托管面积达36.5万亩次,全面完成祁集镇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工作,其他乡镇街道有序推进。舜安畜禽屠宰中心项目和6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皖美农品”产品品牌2个、绿色食品品牌3个,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认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个。“潘集酥瓜”入选长三角首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高皇萝卜”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安徽六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地型蒜黄种植技术列入省援藏援疆援青拟立项示范推广技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衔接项目73个,总资金7417万元,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达66.36%,连续六年获得全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优秀等次。全区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达80个。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完成5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加快3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22户、农厕2268户。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保障提升和袁庄水厂扩建项目,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五是聚焦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GDP能耗降低任务。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2023年省环保督察泥河湿地公园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2024年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交办事项办理。完成市政府下达PM2.5浓度任务,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取缔“散乱污”企业11家,全区22个镇村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完成潘一矿生态修复、泥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漫水桥段)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潘二煤矿潘四东区西翼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成人工造林720亩,农田林网庇护1万亩,森林抚育2000亩。
六是聚焦平安潘集,社会治理持续加力。深刻汲取“6.21” “10.19”事故教训,坚持以案为鉴,全面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建15个安全生产专项工作组,排查生产经营单位5594家,排查事故隐患2769条,已全面完成整改。拆除违建529处。打赢淮河防汛抗洪抢险保卫战,潘集区人员安全转移成功避险案例5次受到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平安建设“双提升”攻坚行动成果持续巩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涉黑恶线索清仓率达100%。深化“警网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现“网格呼叫、警员赶到”。推行“交所融合+”试点,交通亡人事故大幅下降。强化基层矛盾化解,全区“银龄调解室”达70个。持续做好政府债务化解和风险防控工作。省信访局交办15件信访积案妥善化解,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改造升级区应急指挥中心,购置救援装备834台,新建乡镇应急视频终端5个。
七是聚焦民生实事,人民福祉蹄疾步稳。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十三大类民生支出18.22亿元,增长19%,占一般预算支出91.13%。民生实事群众知晓率、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城镇就业3127人,开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见习岗位343个、公益性岗位640个。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完成民营转公办。省级示范学校安庆二中与区实验中学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全区省示范高中录取率同比提升3.45个百分点。建成全市唯一一家县级公办托育中心。高皇中心校入选“安徽省科技教育示范校”。区三小荣获安徽省防震减灾示范校荣誉称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96件,挽回经济损失606.9万元。完成4家敬老院改造提升,改建农村幸福院6个,完成20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市五院二甲创建工作,与无锡市八院建立专科联盟。成功举办潘集区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赛(村BA)。潘集区城市书房获“书香安徽15分钟阅读圈”城市阅读空间授牌。区妇联执委工作室被评为全省首批“皖家平安”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示范室。区退役军人系统岗位比武比赛获全市团体二等奖。双拥创建持续深化。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关工委、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档案、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等工作不断加强。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57件、政协提案101件。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在全市率先出台《潘集区政府涉诉讼案件会商制度》,全区败诉案件数量明显减少,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率100%,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件。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致力为基层减负和赋能,积极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守住守牢廉政勤政底线。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接续奋斗、砥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潘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驻潘厂矿、企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潘集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效应;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较低,数字化改革尚待发力;社会投资增势趋缓,重大功能性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储备不足;安全生产和信访矛盾形势依然严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任重道远;财政收支继续承压,开源经营能力亟需提升;城乡区域发展还存在落差,人居环境需要整治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还存在短板;基础工作较弱,政府系统少数干部职工眼界境界、专业能力、斗争精神和执行力仍需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