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切实加强人民武装和双拥共建工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机关事务、档案管理、经济普查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工商联、社科联、文联、科协、老龄委、老干部、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文保、地方志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这一年,我们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斗实干的结果,饱含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凝结着各功能平台、部门、街道和国企的拼搏付出。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奏响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最强音。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区内高校、进区管理服务机构、驻区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以及关心支持钱塘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实体经济方面,制造业创新驱动促转型还不够快,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有待提速,部分领域风险防范任务依然艰巨;在城市发展方面,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城市功能配套还有不少短板,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亟待转型;在社会民生方面,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显不足,区域不均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多区叠加优势发挥还不够充分,一些干部视野格局、能力素养与新使命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钱塘新区设立5周年。根据区委一届十次全会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定推进三个“一号工程”,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深入落实区委“146”部署,以创新提质为工作总牵引,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
站在新起点,今年区政府工作必须强化四种意识、突出四个导向。一是必须强化新城新区意识,突出勇闯新路、勇立潮头的争先导向。锚定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四大战略定位”,坚决扛起“建设产业新城、打造一流新区”的责任担当,敢拼敢抢、敢闯敢试,为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探路、领先突破、抢先攻坚,在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中体现新城新区贡献、彰显新城新区作为,奋力成为全省重要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二是必须强化高质量发展意识,突出量质并举、以质取胜的发展导向。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保持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和韧性,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扬优势、补短板、增动力、促转型、强协同”上精准发力、固本兴新,谱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三是必须强化创新改革开放意识,突出创新开路、改革破题、攻坚为上的实干导向。永葆“创”与“闯”的劲头,坚持“敢”与“干”的作风,把握“为”与“位”的关系,多做价值判断、少做简单技术判断,一门心思抓落实、一往无前破难题,以实干实绩实效做好创造性执行、推进变革性实践、实现突破性进展、打造标志性成果。四是必须强化人民至上意识,突出全民共建、人人共享的价值导向。恪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传承和弘扬开发区“店小二”精神,以真招实策服务企业、真情实意服务群众、真抓实干服务发展,共创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的能源和环境等约束性指标计划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双新提能”,着力打造更多标志性产业成果。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515”现代产业体系提能增效,全面打响“未来智造看钱塘”品牌。
高端化打造产业新地标。迭代深化“一产业一平台一链主”发展模式,围绕“车药芯化航”和数字贸易,驱动重点产业提升能级、扩大影响、塑造品牌。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抓好长安福特、吉利新车型上市和零跑项目建设,助力“钱产车”加速出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高标准推进“中国医药港”核心区建设,启动生物医药产业三年建强行动,加快MAH产业园、医药危化品仓库等配套建设,实现I类创新药上市“零的突破”。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启动“中国芯谷”建设,加快推进积海、宝鼎乾芯、士兰微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半导体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依托杭州综保区,高水平建设数字自贸区,带动“中国数贸港”建设。
差异化布局新质生产力。坚持抢位布局、换道领跑,加快形成“数字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未来产业形态,出台智能网联、元宇宙、合成生物专项产业政策,在市政、交通等领域加快建设智能网联商业化场景,建设建强合成生物学产业园区、概念验证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争创元宇宙、合成生物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推进低空智谷建设,构建研究院、产业园、测试基地和管理平台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积极争创省级示范。进一步夯实“5-4-X”服务业矩阵,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浙江)杭州园区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推进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争先进位,申报第三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区,争创国家级两业融合示范区,深入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元宇宙中心建设,全面打响“钱塘服务”品牌。实施数字经济产业培育行动,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营业收入规模突破750亿元。